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上合“三头政治”新格局考验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17-06-10 09:31:16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对于刚刚结束的2017年上合组织首脑峰会,外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同时被这一地区安全组织接纳成为它的正式成员。印巴同时入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真实关系如何?

  对此,多维新闻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林民旺看来,原本由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将因为印度的加入而改写格局,一直与中国磕磕绊绊的印度虽然是在中俄的认可上加入上合的,但中俄印“三头政治”局面的出现,将对中国的利益和政治智慧构成考验或挑战。

  多维:围绕此次峰会,外界关注的是“宿敌”印巴两国同时入会,这样的开先河,对上合组织来说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是否只是中俄平衡之举?

  林民旺:印度2005年成为观察国的时候,俄罗斯就已经有拉印度进入上合的想法了。上合2001年成立时,一直宣传说是开放的,但是其实各个成员国还没想好怎么让其他国家加入进来。在俄罗斯拉印度的过程中,中国提出巴基斯坦也应该加入进来,这当然有中国的南亚政策的考虑。所以,现在不少印度人认为,印度能加入上合,全赖俄罗斯的积极推动,印度是被中国阻挡了这么多年。

  2014年巴西金砖峰会上,习近平和莫迪谈得特别投机,习近平向莫迪表示印度应该在上合组织里发挥积极作用,作为观察国的印度从这句话中听出中国新一任领导人的思路发生变化,然而就追着这个机会,经过中国和俄罗斯的重新协调后,加入上合就被提上议程。事实上,2014年,中俄两个大国就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共同意见,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同时加入。2015年就颁布新成员国加入的程序,2016年印巴双方就签了备忘录,开始履行程序。前不久王毅说过印巴已经完成了这个程序,所以这次是一定要加入的。

  多维:很多声音担忧,上合可能会成为这对“宿敌”争吵的又一平台。依你的推断,印巴加入后会对中国外交构成哪些的挑战?

  林民旺:印巴加入进来,确实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巴基斯坦跟中国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也比较好,用莫迪的话说,“俄罗斯与印度的友谊在印度是妇孺皆知”,印俄两国的民意基础非常好。

  过去在上合内部是双头政治,上合的经济支柱是中国,俄罗斯经济已经跌出世界前十了,安全的支柱是俄罗斯。现在印度加入进来,由于印度经济体量很快就世界第五,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所以在上合的经济合作里就多了一个印度,同样在安全领域,印度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它是大国。所以,可以说,现在实际上是上合是“三头政治”。这三头怎么个玩法,怎样协调,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挑战。

  多维:我们知道,不只是印巴两国一直在申请成为成员国,伊朗、土耳其等国也表示出了愿望。谁会是下一个?陆续的扩容是不是必要?这可能需要回归到上合成立之初的意旨上去探讨。

  林民旺:理论上讲,国际组织、联盟有几种功能,一种是应对外部威胁,比如说美日同盟针对的是中国的威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把外面的力量拉进来,用这个大的平台来约束它。所以这对中国而言,未来是一个挑战,如何平衡印巴之间的矛盾,同时如何保障自身在组织内部的话语权。

  扩容的大门已经打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员国加入到上合中来。伊朗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扩容的对象,不过还得看国际形势的变化。

  多维: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背景下,上合会否会成为提升经济层面合作的平台?

  林民旺:上合最早是因为苏联解体,中国一下子和几个解体出来的中亚国家成了邻国,需要重新划分确认边界,建立安全措施和反恐,打击三股势力。发展到2001年时,它的政治安全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了,后续,上合的安全合作功能进一步拓展,如情报共享、共同反恐、军事演习等等。因此,未来上合要提升发展的是政治、经济的功能,政经实现双轮并进。过去俄罗斯不太愿意发展上合的经济合作功能,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在下降,比如说要搞上合的自贸区,俄罗斯肯定不愿意,因为中亚曾经是它的地盘。

  如果把上合国家的经济大门打开,肯定中国的商品会大量涌入。上合银行要成立也困难,中国财大气粗,很多项目合作中中国占优势。所以,俄罗斯要搞欧亚联盟。换言之,上合的经济合作,在胡锦涛时代就已经试图推动,但成效不大。这也是后来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一。

  多维:怎么理解印度对于中国的忽冷忽热和戒备重重?一带一路的冷,亚投行的热(第二大出资国),以及上合的热。印度一向视印度洋为自家后院,但是,中国近年来在印度洋的活动频繁,不定期地轮番派遣核潜艇或者常规动力潜艇前往印度洋巡逻。并且,中国与缅甸、尼泊尔的军事合作也在增多。并且,中国也有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的军事影响力正在增强。印度的戒备也随之出现。

  林民旺:过去,中印两国在很多全球问题上还是共同一致的,两国都属于体系里稍微边缘性的国家。2008年时,印度在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排大致在12名左右,中国排在第6名,这个时期中印追求多极化,建立金砖集团,在G20里加强合作,气候变化问题上协调立场,这些合作都是没问题的。因为中印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获得独立的,都没有参与到制定现在的国际体系规则中去。

  现在则不一样了,中国现在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印度世界第五,这就意味着中印都进入到体系的上一档了。原来中印都主张加强世界多极化,但现在印度认为中国放弃了多极化的诉求,中国在亚太追求的是单极。印度对当年奥巴马刚上台时风传的中美搞G2很紧张,在印度看来,一旦G2形成,印度在亚太就没有位置了。

  现在的情况,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抛弃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度感到很不放心。目前印度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单以印度自身的实力是平衡不了中国的,即使日印经济实力加在一起,其实也无法平衡中国。

  这就是目前印度所面对的亚太格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格里拉会议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私下开会表示要发起四国小同盟,这一计划是否会最终落地尚不可知,但反映出特朗普抛弃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这些国家感觉到的压力。

  换言之,中印在实力对比,在体系大的格局变化之后,已经进入到另一层面,中印原有的共同战略利益逐渐消失了。对印度来说,现在的中国反而是它更需要戒备的对象。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印地理位置相近,随着喜马拉雅山脉已经构不成交通阻隔的问题了,南亚最大的国家与南亚最大的邻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广的地缘政治空间的竞争。

  多维:这也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印度为何不愿与中国互联互通?印方的解释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当然契合“印度制造”的需要,也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追求,但当印度将“一带一路”放置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就不一样了。

  林民旺:这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印度要打造印度制造,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大致是26岁,莫迪希望每年解决1600万人的就业,这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提供如此多的就业岗位。世界大的趋势,比如人工智能等等,其实是在削减制造业的劳动岗位,对印度来说压力很大。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对印度而言确实是机遇。

  但另一方面,在政治安全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太大,印度的冷战思维、对中国的警惕意识还是非常浓重的。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在中国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印度人看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印度建国后最大的耻辱。

  甚至可以说,印度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同中国的敌对,这种敌对感加强了印度内部的集体认同。

  2017年6月9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今日举行,各成员国领导人会面(图源:Reuters)

  多维:中国提出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实这个现代化更多的是政治现代化,我个人认为印度可能出于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刚刚也提到了印度对经济利益和地缘战略的平衡,你怎么看印度经济现代化的问题?

  林民旺:印度其实算是社会主义国家,从1991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其实也是在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印度整个社会的左翼思维非常浓重,例如经常讲公平不讲效率,它的工会强大和这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它自身就处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

  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它的政治现代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民选、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原则得以被贯彻执行,印度人讲权利、规则,重宗教,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同中国也不同。

  多维:基于这样的考虑,印度只能在中国之外寻求支撑,美国和日本便成了选择。比如借力日本推进其高速铁路、伊朗恰巴哈尔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你怎么看印度的这种“借力”和转向?

  林民旺:我认为是互相需要,冷战期间印度基本上属于苏联阵营,所以印度同美国走近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使得印美加强了合作。

  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过程中印度可能忽略了中国的感受。中国时常会判断它是否放弃了不结盟外交政策,比如说2016年美印签署《后勤保障协议》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印度的军事基地可以给美国使用。从军事意义层面来讲,美国的战略投放能力就往前推了数千公里。中国认为,印度的这一做法没有照顾到中国核心的战略安全利益。

  印美自1992年起就有马拉巴尔军事演习,日本首相安倍2006年第一次上台的时候,提出要搞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的海上联盟。这就有一个问题了,这四个国家联合起来军演的假想敌是谁呢?很明显,就是中国。因此,中国会判定为这是一个以中国为目标的敌意行为。

  但中印维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确实中印需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

  多维:你此前也提到过印度的尴尬:其一是尴尬于铁杆朋友的“两面三刀”,比如俄罗斯,其二是南亚诸多小国对中国经济存在的默许。印度如何能走出这样的“丝路困局”,进而摆脱尴尬局面?

  林民旺:我认为印度人走不出这个困境,印度人非常固执,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印度不会认为不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印度媒体的论调反而是“印度拒绝出席,中国很焦虑”。

  当然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印度这种做法行不通,但总体来讲这种声音比较难发出声音。

  多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21世纪的中印竞争》,称西方人热衷分析美中之间的强国斗争,然而最终决定21世纪格局的,或许会是中印之间的竞争。对此怎么看?

  林民旺:这个结论没什么特别新的,很多经济学者都在预测,最近是在2030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强国是没问题的。到2050年,世界格局可能演变为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毕竟印度的体量在那里。

  但我认为,从国际关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也不能完全从经济层面看,印度有潜力,但其潜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印度国家现代化的成本太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社会洗礼,没有经过革命,整个社会存在大量的所谓“封建残余”,所以印度不太可能复制中国的发展奇迹。

  我认为印度进入世界前三是有可能的,但成为世界第一并不可能,即使在2050年也不可能,充满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当然这是我很主观的一个判断。

  多维:中国分析人士时常将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与印度“混乱”民主制度产生的较慢增长速度作对比。印度人则喜欢回应称,他们的民主体制最终会被证明比中国的一党制政府更稳定。这一辩论还涉及道德方面。印度人对他们的言论自由和独立法庭夸耀不已。中国人则回应称,比起印度的普通人,中国普通公民过得更舒适、更有尊严。你怎么看中印两国之间所谓模式的差异与各自的优越性?

  林民旺:如果说2008年之前印度对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成就很有信心的话,那么现在印度对自身政治体制及发展的信心在下降,印度1991年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它的经济总量同中国相差还不大,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印度的五倍还多。

  在印度生活过一两年就知道,印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尽管中国存在许多问题,但印度也同样如此。民主派或者西方为什么看好印度呢?主要还是因为印度的民主政治体制,。深入印度生活就会发现,印度的人权状况太差了,所以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印度的民主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一个国家应该先发展再享受民主的待遇,还是先享受民主这样的奢侈品再谋求发展呢?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现在许多印度学者也非常欣赏中国政治体系,认为中国的行动力强、效率高,而印度的行动能力差了太多了。

  2017年6月9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普京(左)和莫迪亲切握手(图源:Getty)

  多维:自2014年5月上任以来,印度总理莫迪已出访过20多个国家。原有的关系得到巩固,新的关系也建立起来。莫迪不乏雄心。21世纪常被称为“太平洋世纪”。他想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该谈论“印度洋-太平洋世纪”(Indo-Pacific century)。你如何评价这位政治强人,以及他的“印度洋-太平洋世纪”梦想?

  林民旺:过去人们称他是印度的邓小平,他很有改革意识,做事很有魄力,因为他是从社会底层上来的,社会底层上来的人做事是比较有魄力的,它能搞币制改革这些事说明他不简单。莫迪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必然在印度的历史中会添上比较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一个方面他也有可能给印度带来麻烦,因为印度是一个多元社会,莫迪上台后禁止屠宰牛等政策,导致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分裂越来越重,所以莫迪的做法会不会让多元的印度社会撕裂,同时他对印度民主制的冲击,国大党也被他打击得比较惨,币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国大党的,这对于一个民主的政治体系而言并不好。政治上的牵制力量太弱,加上莫迪上台之后对整个社会加强控制,西方的基金会受到审查,左派和反对的声音都被打击得很厉害。

  所以,莫迪也是一个威胁,既能带领印度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民主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牵制体系,一旦打破了就对整个体制造成危害。

  多维:提到印度,很多人会联想到脏乱差,公共建设、卫生医疗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作为中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正在寻求经济现代化的印度的变化有目共睹。作为研究印度的学者,也多次去过印度很多地方,用很在地的观察来看,印度有哪些比较显着的变化?谈谈你所看到的真实印度。

  林民旺:问题就在于,印度没有经过革命,没有经过“科学”的洗礼,人们头脑中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比如说对印度教的极端信仰。再比如说有些人对“牛粪”的热爱,类似于中国的中医狂热一样,认为牛粪能治百病,这种现象在下层社会还挺普遍的。印度社会结构中的男女不平等也很严重,为什么那么多女人在印度被强奸,因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很低。

  印度虽然以民主自由为荣,西方认为它很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真的到那里去深入体验,你会发现大量不符合现代化的封建东西,它的种姓制度,仍然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制度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上虽然是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贫富分化方面,中国的贫富分化也很大。但印度更甚,比如塔塔集团,一个公司就能占到整个印度GDP的5%,中国哪有这样的公司。

  还有,印度发展经济受到严苛的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约束,如何能够在保持土地私有制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中寻求平衡。

  印度的免费医疗,提供的其实都是比较低质量的服务。印度的教育成本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可能要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经验观察是,但凡有文学气质的、搞艺术、搞摄影的人,都非常喜欢印度,而更喜欢现代化因素的人,在印度是呆不住的。  (甄言 文铮 陈清来 撰写)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2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5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