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刚刚结束的2017年上合组织首脑峰会,外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同时被这一地区安全组织接纳成为它的正式成员。印巴同时入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真实关系如何?
对此,多维新闻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林民旺看来,原本由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将因为印度的加入而改写格局,一直与中国磕磕绊绊的印度虽然是在中俄的认可上加入上合的,但中俄印“三头政治”局面的出现,将对中国的利益和政治智慧构成考验或挑战。
林民旺:印度2005年成为观察国的时候,俄罗斯就已经有拉印度进入上合的想法了。上合2001年成立时,一直宣传说是开放的,但是其实各个成员国还没想好怎么让其他国家加入进来。在俄罗斯拉印度的过程中,中国提出巴基斯坦也应该加入进来,这当然有中国的南亚政策的考虑。所以,现在不少印度人认为,印度能加入上合,全赖俄罗斯的积极推动,印度是被中国阻挡了这么多年。
2014年巴西金砖峰会上,习近平和莫迪谈得特别投机,习近平向莫迪表示印度应该在上合组织里发挥积极作用,作为观察国的印度从这句话中听出中国新一任领导人的思路发生变化,然而就追着这个机会,经过中国和俄罗斯的重新协调后,加入上合就被提上议程。事实上,2014年,中俄两个大国就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共同意见,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同时加入。2015年就颁布新成员国加入的程序,2016年印巴双方就签了备忘录,开始履行程序。前不久王毅说过印巴已经完成了这个程序,所以这次是一定要加入的。
多维:很多声音担忧,上合可能会成为这对“宿敌”争吵的又一平台。依你的推断,印巴加入后会对中国外交构成哪些的挑战?
林民旺:印巴加入进来,确实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巴基斯坦跟中国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也比较好,用莫迪的话说,“俄罗斯与印度的友谊在印度是妇孺皆知”,印俄两国的民意基础非常好。
过去在上合内部是双头政治,上合的经济支柱是中国,俄罗斯经济已经跌出世界前十了,安全的支柱是俄罗斯。现在印度加入进来,由于印度经济体量很快就世界第五,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所以在上合的经济合作里就多了一个印度,同样在安全领域,印度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它是大国。所以,可以说,现在实际上是上合是“三头政治”。这三头怎么个玩法,怎样协调,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挑战。
多维:我们知道,不只是印巴两国一直在申请成为成员国,伊朗、土耳其等国也表示出了愿望。谁会是下一个?陆续的扩容是不是必要?这可能需要回归到上合成立之初的意旨上去探讨。
林民旺:理论上讲,国际组织、联盟有几种功能,一种是应对外部威胁,比如说美日同盟针对的是中国的威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把外面的力量拉进来,用这个大的平台来约束它。所以这对中国而言,未来是一个挑战,如何平衡印巴之间的矛盾,同时如何保障自身在组织内部的话语权。
扩容的大门已经打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员国加入到上合中来。伊朗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扩容的对象,不过还得看国际形势的变化。
多维: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背景下,上合会否会成为提升经济层面合作的平台?
林民旺:上合最早是因为苏联解体,中国一下子和几个解体出来的中亚国家成了邻国,需要重新划分确认边界,建立安全措施和反恐,打击三股势力。发展到2001年时,它的政治安全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了,后续,上合的安全合作功能进一步拓展,如情报共享、共同反恐、军事演习等等。因此,未来上合要提升发展的是政治、经济的功能,政经实现双轮并进。过去俄罗斯不太愿意发展上合的经济合作功能,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在下降,比如说要搞上合的自贸区,俄罗斯肯定不愿意,因为中亚曾经是它的地盘。
如果把上合国家的经济大门打开,肯定中国的商品会大量涌入。上合银行要成立也困难,中国财大气粗,很多项目合作中中国占优势。所以,俄罗斯要搞欧亚联盟。换言之,上合的经济合作,在胡锦涛时代就已经试图推动,但成效不大。这也是后来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一。
多维:怎么理解印度对于中国的忽冷忽热和戒备重重?一带一路的冷,亚投行的热(第二大出资国),以及上合的热。印度一向视印度洋为自家后院,但是,中国近年来在印度洋的活动频繁,不定期地轮番派遣核潜艇或者常规动力潜艇前往印度洋巡逻。并且,中国与缅甸、尼泊尔的军事合作也在增多。并且,中国也有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中国在印度洋和南亚的军事影响力正在增强。印度的戒备也随之出现。
林民旺:过去,中印两国在很多全球问题上还是共同一致的,两国都属于体系里稍微边缘性的国家。2008年时,印度在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排大致在12名左右,中国排在第6名,这个时期中印追求多极化,建立金砖集团,在G20里加强合作,气候变化问题上协调立场,这些合作都是没问题的。因为中印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获得独立的,都没有参与到制定现在的国际体系规则中去。
现在则不一样了,中国现在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印度世界第五,这就意味着中印都进入到体系的上一档了。原来中印都主张加强世界多极化,但现在印度认为中国放弃了多极化的诉求,中国在亚太追求的是单极。印度对当年奥巴马刚上台时风传的中美搞G2很紧张,在印度看来,一旦G2形成,印度在亚太就没有位置了。
现在的情况,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抛弃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度感到很不放心。目前印度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单以印度自身的实力是平衡不了中国的,即使日印经济实力加在一起,其实也无法平衡中国。
这就是目前印度所面对的亚太格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格里拉会议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私下开会表示要发起四国小同盟,这一计划是否会最终落地尚不可知,但反映出特朗普抛弃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这些国家感觉到的压力。
换言之,中印在实力对比,在体系大的格局变化之后,已经进入到另一层面,中印原有的共同战略利益逐渐消失了。对印度来说,现在的中国反而是它更需要戒备的对象。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印地理位置相近,随着喜马拉雅山脉已经构不成交通阻隔的问题了,南亚最大的国家与南亚最大的邻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广的地缘政治空间的竞争。
多维:这也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印度为何不愿与中国互联互通?印方的解释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当然契合“印度制造”的需要,也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追求,但当印度将“一带一路”放置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就不一样了。
林民旺:这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印度要打造印度制造,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大致是26岁,莫迪希望每年解决1600万人的就业,这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提供如此多的就业岗位。世界大的趋势,比如人工智能等等,其实是在削减制造业的劳动岗位,对印度来说压力很大。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对印度而言确实是机遇。
但另一方面,在政治安全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太大,印度的冷战思维、对中国的警惕意识还是非常浓重的。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在中国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印度人看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印度建国后最大的耻辱。
甚至可以说,印度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同中国的敌对,这种敌对感加强了印度内部的集体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