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爱书之人来日本旅游,一定要去东京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书店街去逛逛。书店街始于明治年间的1880年代,当时因为当地集中了数家法律学校,起初顺应潮流法律专业书籍的书店纷纷开张,随着学校的规模扩大、大学专业的逐渐增多,书店的门类也丰富起来。
神保町书店街曾是中华街
神保町书店街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国专业书店多,来日本的学者友人往往惊叹神保町的书店竟然藏有如此多珍贵的中文古书,且古书保存良好,价格还公道。据说中国书店的日本读者多是大学教授、专家、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粉丝。有时电视台要拍中国相关的专题片,就到神保町的中国书店找资料。笔者想送给国内旅行社一句口号:到神保町书店里寻找中国,是日本旅游的最高境界。
回溯历史,上个世纪初,神保町曾是个中华街。
1898年,清朝光绪帝欲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了学习日本和西洋的学问而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并鼓励学生留学日本。1902年,日本柔道家、教育家、讲道馆的创始者嘉纳治五郎设立了弘文学院,这是影响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特设教育机关。1904年,在弘文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达到千人,最盛时期达到七千人。当年不少中国留学生就住在神田神保町周边,书店街有十几家中国专业书店,自然而然中国留学生成为书店的常客。
1902年到1903年,当时在弘文学院学习的鲁迅,不时到神保町逛书店。弘文学院中国留学生名单上有鼎鼎大名的革命者、学者,如陈天华、黄兴、杨度、杨昌济、陈寅恪、李四光、林伯渠等等,他们都曾在神保町书店街留下足迹。
只是后来清朝政府畏惧留学生参与革命运动,1905年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定”。这一年孙中山赴日以日本为据点酝酿发动革命。当时他操劳过度引发胃疾,经常去神保町的中华料理店汉阳楼喝粥。当年留学生吃不惯日本料理,因此多把这一带的中华料理店当作自己的食堂。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到日本留学,在神保町紧邻的猿乐町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周恩来囊中羞涩,常去神保町华侨开的饭店吃饭,因为华侨总是给予留学生优惠。今天,汉阳楼仍是人气料理店,网络广告的菜单上还写着“这是当年周恩来爱吃的狮子头”。
当时华侨为了给留学生衣食住提供支援,不仅在神保町开料理店,还开了洋服店、理发店、杂货店等。当年的神保町俨然是中华街。如今神保町仍有许多有特色的中华料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