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没撑几天印度就认怂了 为一事低头求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17-09-10 18:13:50  大国天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不久前洞朗对峙中,印度态度强硬,忙着调兵遣将,摆出一副不惜与中国开战架势。而此时,关于“印度军事人员撤离”宣言声音刚落,印度态度竟突然出现大转弯。据《印度教徒报》9月9日报道,印度上一财年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510亿美元,为缓解这一逆差,印度商务部长普拉布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期间与中国商务部长钟山举行会谈,呼吁更多中国公司到印度投资并承诺会提供“包括经济特区在内各类促进措施”。报道还特别指出,此次会谈举办时间节点是在两国官方就“在洞朗对峙边境人员迅速脱离接触”发布官方声明之后。

印度此番最新表态与之前咄咄逼人态度判若两人,要知道对峙期间印度上下颇有“万众一心,与中国决一死战”架势,如今狼狈撤军后又来恳请中国加大投资,这一巨大转变令许多预测印度将要采取对华强硬政策的专家学者大跌眼镜,如果说印度除“开挂”神技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脸皮厚度绝对在列。因为就在印度商务部长低头认怂之前,印度陆军参谋长还叫嚣着要做好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同时打“两线战争”的准备。这还没撑几天,印度就又认怂了,着实出人意料。当然,这一巨大转变背后既有着印度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也含有印度特殊目的。

印度并不缺乏投资,可为何对中国投资如此热衷,自损形象也要引进中国投资?这与当前印度国内所面临形势有很大关系。单就投资而言印度并不缺乏,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每年印度可吸引到大量投资,其中来自中国投资只占不足1%,理论上对中印度经济影响并不大。然而,印度每年所引进投资中,投机“热钱”占据大部分,他们主要关注印度金融和互联网投机产业,不会长久滞留于印度。而中国投资大都进入实体产业,对印度制造业发展大有裨益,这反过来也有利于印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对外出口。

除经济动因外,政治考量也占有很大比重。虽然洞朗对峙失败并不会使印度并放弃与中国全面竞争国策,甚至不惜引进外来势力抗衡中国影响力,但中印是邻国这一事实无法改变,如果将关系完全僵化会大大压缩印度外交斡旋空间,毕竟“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非常不明智,在“对抗”与“合作”中保留余地,不会完全陷入其中一方,这才是印度所追求最佳战略境界。投资是经济的一部分,弹性比较大,受政治影响小,但又可以起到维持两国联系作用。

这方面中日关系就是典型例子。前些年中日政治关系不佳,经常陷入“外交对峙”、“外交破冰”、“外交暖冰”、“外交再对峙”这一怪圈,然而经济关系却非常热络,两国社会皆称之为“政冷经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产生默契,日本经济人员秉持“在商言商”原则,闭口不谈政治,而中国方面对此不加为难。印度一方面试图拉拢中国投资,摆出“服软”态度;另一方面又不放弃寻找机会与中国“再战一波”,明显有“效仿”当年日本与中国关系模式。

然而这充分显示印度外交“慢半拍”思维模式,虽然他们各类举动似乎经常与某些所谓“先进国际关系理论”不谋而合,成为经典实践案例,但正因此印度外交经常错判形势,固执遵循某一种“模式”而忽视外部环境是否存在运行这种模式的可能。且不说印度综合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能否与当年日本相比,印度是否对中国投资有足够吸引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已经历过漫长岁月,但印度对华政策却始终彰显着不成熟和犹豫。既使图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搭上“一带一路”建设快车,又想压制中国影响力,做所谓“亚洲霸主”。这种矛盾心态通过此次军事对峙前后一系列事件暴露无遗。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一国之根本。区域霸权思维是冷战负面遗留物,国家间唯有平等相待才有产生互信,经济合作才能有效深化。印度若真心想发展本国经济,享受中国发展红利,首先要摆正心态,抛弃作“区域霸主”的旧思维,拿出真正合作诚意而不是临时“服软”态度,这才有可能促进两国产生互信及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2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5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