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美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谈判达成关税“停火”后,引起国际上的积极反响。专栏作者白信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公共舆论走向和今后的政治选择影响深远。
习特阿根廷峰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中美股市也都以大涨姿态表达了市场的认可。虽然严格地说,中美间只是达成了90天的停火协议,但是,从美方公布的协议内容看,双方的妥协已经形成了一个宝贵的契约。其焦点,在于促进中国立即开始结构性改革,无论未来中方如何变相拖延--就如同朝鲜在新加坡峰会后对废核的拖延,这次峰会都因为这一承诺构成今年7月迄今中美贸易战持续半年后的关键性转折,也对中国国内政局发生微妙却重大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峰会前夕,各界就逐渐意识到,在过去几年的转向中,贸易战已经是中美关系的系列争端和紧张并可能朝向总体对立的进程中最为表面也是相对来说最容易谈判和解决的层面。姑且抛开中美争端的其他方面,也抛开美国内部的两派纷争和对华共识,贸易战的发生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从外部为中国的改开纪念增加了巨大的现实压力,让当下中国内部正在举行的各种纪念研讨会徒具形式,毫无意义。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美晚餐会上,中方只有习近平一人在说话,整个场面几乎再现了北京当下的政治气氛:除了最高领袖本人,中国的几乎所有人都已对贸易战的拖延感到不安,期盼尽早结束,却以各种方式伪装着,只等一个人的妥协。也即,阿根廷中美峰会的妥协,与其说是中国在摆足姿态后向美方的象征性妥协,不如说是习近平向中国内部的妥协。其中,贸易战打开的舆论窗口尤为关键,至少,这些压力对习近平的高层伙伴是有效的。
不过,最为直接的,恐怕还是美国方面提出的要求清单,从知识产权到市场准入等等,从结构性改革的总体目标到142项具体要求,不仅主导了中美的谈判议程,也主导了中国的公共议程:第一次跳出了中美高层对话的封闭圈子,使得公众在贸易战和谈判进行的同时可能同步参与到公共舆论中,在社交媒体和有限的内部讨论场合参与评论。毕竟,如同1980年代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向中国政府提出的具体改革建议,美方的要求是封闭已久的中国社会内部可见的唯一一份有关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的全面清单。换言之,在舆论肃杀、缺乏共识形成机制的中国社会,贸易战本身及其延续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几乎唯一的公共议程和讨论机会,其利益相关性之普遍和社会影响足以超越目前的审查机制,而可能导向一个社会共识。譬如一向以贩卖民族主义论调而著名的中国小报《环球时报》,其主编胡锡进便在峰会前夕在微博发言,称接受美方要求是必需的调整。对结构性调整,也就是未来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问题,在经历了将近半年、即将抵达年关的关键时刻,中国政界内部的左右各方居然趋向难得的共识。在这意义上,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政治选择的影响,无论从什么角度衡量,其意义都不可谓不大。
当然,中国的官方宣传机构一直以来尽力遮蔽中方的实际谈判意图,中方谈判代表团也始终不愿意向公众做任何公开说明,保持着低调和神秘,中国官方的国际广播电视台在阿根廷峰会后也只简单地报道中美暂停加税,避免提及任何对中国立场不利的内容。不过,这并不能妨碍公众通过国际媒体的"出口转内销"模式获得基本讯息,也不能减缓公众对贸易战持续后果引发次生危机的焦虑。充其量,它只能部分地满足中国领导层的"面子"需要。毕竟,不是依靠民众选票获得合法性的中国政客,其大众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意识形态所单方面构建的正当性基础,也就是拥戴感和自我感受的集合。在只剩下民族主义作为政治合法性唯一来源的今天,一贯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一个领袖的民族主义代表,除了拖延以尽可能地保持面子,恐怕并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代替最终的妥协。这也是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与外界打交道的一贯模式,从鸦片战争到拳乱,从对印战争到1989,无一不遵循着先强硬后突然妥协的谈判套路。贸易战对中国的封闭政治体系,其效应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争,其剧本发展也同样如此。
这意味着,当中国官媒不久前特别刊出中国领袖在为世界指出一条发展道路之后,或许,它的所指,正是贸易战谈判例如阿根廷峰会上美国政府为中国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方案,向中国指出来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具体道路。政治承诺业已达成,峰会后,未来可期的,便是此种承诺和安排将如何对中国政局和人事产生进一步影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遇上大坎儿!大悲剧开演 |
2 | 警惕!最新研究:人会在这个年龄段“断崖式 |
3 | 4名将官出事坐实 中共要官宣了 |
4 | 消失多年 张召忠罕见公开露面变这样 登上热 |
5 | 下狠手!留学生,一个都不要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