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竞选总统期间,小布什承诺走温和的外交政策,他称美国应当个“谦逊国家”(humble nation),以赢得全世界尊敬。不可避免地,这一切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变化,当天的恐攻事件将美国团结在共同的悲痛中,并决心根除“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
911事件发生数小时后,小布什从佛州返回华府,并向全国发表演说,还援引了圣经《诗篇》:“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他藉此号召反恐,却未料到这场战争会延伸到他之后的3位美国总统,并付出了很多血的代价。
在2001年9月20日召开的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小布什宣示“我们的反恐之战以『基地』组织为起点,但并不以此为终结。这场战争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我们找到、制止并且捣毁每一个全球性恐怖主义组织。”此后,美国开始锁定和清剿恐怖组织,还将伊拉克(哈珊政权)、伊朗及北韩列入“邪恶轴心”,对可能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文攻武吓。
而在国会联席会议上,有位外宾获得了巨大的讚誉及掌声,那就是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他后来与小布什一同被称为“阿富汗战争教父”。布莱尔主张“自由干预主义”(liberal interventionism),曾提出军事干预的5大标准,即“我们确定这个国家正发生之事是危害人类罪吗?是否已用尽了所有外交选项?军事行动会谨慎而准确吗?我们是否为长期战斗做好准备?最后,我们是否有需要干预的国家利益?”
911恐攻发生后,布莱尔立即宣布与美国“肩并肩”,热衷于带领英国参与对阿富汗军事行动。2001年12月,随著阿富汗南部大城坎达哈被联军攻陷,塔利班失去了最后主要据点。布莱尔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们为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做出贡献,我对此引以为傲。”
然而,随著岁月流逝,过了20年后,阿富汗情势却回到原点。8月21日,布莱尔批评拜登迅速撤军的决定,并强调西方对阿富汗负有道义上责任。他在基金会网站撰文说:“将阿富汗归还给发动2001年911事件的同一组织,似乎是在展露我们的屈辱,这向盟友和敌人提出了一个共同问题:西方是否失去了战略意志?”
布莱尔是美英之间“特殊关係”的虔诚信徒,当年曾声称“我们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但英国追随美国介入阿富汗,也付出了庞大代价:310亿美元和数千人死伤。而最后美国决定抽身,导致喀布尔沦陷,却让英国等盟国措手不及,迄今布莱尔仍未回答这个问题:这一切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