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索娜编译报道:尽管印度一直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积极发展国内制造业以图变成另一个主要的“制造基地”。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与 2021 年同期相比,今年前 9 个月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增长了 31%,达到 896 亿美元。同一时期,印度对中国(其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出口下降了 36.4%,在 1 月至 9 月期间降至 139 亿美元。《南华早报》Ananta Agarwal撰文分析出印度为何难以脱离对中国的进口依赖。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敏旺说:“印度对华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可替代性太强。相反,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製成品。在 Covid-19 大流行下,中国产品的优势更加显著。”
尽管中印经济联繫密切,但这两个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都处于竞争状态。中印的边界争端涵盖了长达3488公里的实际控制线。在过去 60 年里,两国一直因此维持著紧张局势,包括2020年在加勒万河谷曾发生的致命小规模冲突。
自两国在那次边境发生冲突后,中印关系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在印度更加引发起一波“反华”情绪,导致国内民众抵制中国产品。
此后,印度政府频频以“涉嫌洗钱”、“逃税”、“做假账”等各种由头,打压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电信公司,又以“对印度人的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为由禁止270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式。同时,政府也限制了来自中国的投资。
许多人将这些行动视为与中国战略脱钩的尝试。同时印度也试图透过吸引外国投资者,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制造基地”,为实现多元化作出积极努力。
印度为此实施了各种政策,例如在国内推动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以减少印度对中国进口货品的依赖,同时促进当地制造业。 然而,成效还是不如预期。
印度 1 月至 9 月的商品进口额为 5516 亿美元,其中中国占 791 亿美元,约 14%。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75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465亿美元。
“这是主要是因为印度对中国电子元件的依赖。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因为稀土,因为印度缺乏对稀土的加工能力。”印度中小型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Anil Bhardwaj 说。“与日本、韩国或台湾相比,印度的企业发现来自中国的机器和零部件极具竞争力。”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总干事阿杰·萨海将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量下降,归因于中国的清零政策导致中国需求放缓。
“在 2022 年 4 月至 8 月期间,我们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下降了约 15 亿美元,棉花出口下降了 7 亿美元,而同期铜、铝、塑料和纸张的出口也大幅下降。 这相信是受到中国国内需求减弱而导致的,”他说。
据印度商务部称,铁矿石、钢铁、原棉和棉纱是印度去年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5月,印度对钢铁原料及产品徵收15-45%的出口关税,以缓解国内制造商的压力并稳定价格,但这也对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元件、计算机硬件、电信产品和原料药。
印度于 2020 年实施了 PLI 计划,通过对国内的原料药、电子产品和电信产品等企业实施补贴,使它们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以解决对中国的依赖问题并吸引外资对包括手机,电子零件和ATMP单元在内的电子产业链的进行大量投资。
“主要的目标是想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 但计划实施了两年来,情况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反而经变得更糟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经济学教授比斯瓦吉特·达尔说。
然而,Sahai 认为,PLI 计划在吸引外资投资其国内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成功。最引人注目的是苹果将部分 iPhone 14 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与此同时,印度一直希望中国能在制药、IT服务和农产品(包括牛肉)等领域给予印度更大的市场准入,因为印度一直在这些领域被视为具有竞争优势。
“尽管我们在过去几年看到一些改进,印度的穀物和食用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市场准入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萨海说。他补充说:“虽然印度製药业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供应抗癌药物,而且赢得了尊重,但中国对印度药物的审批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
根据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的数据,印度製药行业想要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产品注册的话,审批可能需要三到五年,而正常时间通常在一年左右。
达尔认为,两国相互不信任是主要问题。“不幸的是,紧张的政治环境促进印度和中国商人之间难以互相信任,”他说。 “因此,贸易逆差仍然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