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主笔李濠仲评论文章:“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18日公布的年度(2024)摄影奖照片,是一位巴勒斯坦妇人,低头紧抱著用白布裹覆住的小侄女,5岁的她,在以色列对加萨的袭击中丧生,照片背景提到了当时她的母亲和妹妹也同时身亡。画面真切反映了战争中巨大悲伤的一刻,触动许多人心。
关于这张照片,摄影奖评审团主席薛尔德说:“作为一种字面解释及隐喻,它深刻传达了冲突的恐怖和徒劳”、“一旦你看到它,它就会在你的脑海中烙印…这是一个极其有力的和平论据。”前一句话无人可否认,但一张照片的震慑力,能否真能为世界和平带来有效推力(尤其对加萨)?期待和现实,恐怕是两回事。
若就“发动战争、制造死亡、产生仇恨、暴力回击、引发新的战争”循环,应该可以推论出,巴勒斯坦人(尤其哈玛斯)目睹这一画面,有多大机率会是仇恨增生,而非论据和平。加萨之外的“旁观者”或许会因为一张照片,激发对世界和平更热切的想望,但对局内人来说,要如何才能遏制那必然的复仇感?
这张足以让巴勒斯坦(哈玛斯)对以色列恨意加深的照片出现,起于10月中以色列对加萨南部发射导弹,击中了这位小女孩的家。至于以色列为什么会发射导弹?不正因为事发前10天,一波波哈玛斯枪手越过加萨边界突袭以色列,还发射数千枚火箭弹,造成上千人死亡,遇难者包括364位当时正参加音乐祭的年轻人,还有许多老人、小孩,另有250人被哈玛斯掳走作为人质,BBC甚至报道了哈马斯在袭击期间对以色列人的性暴力。那么,这样的情境,是不是也徒然又制造出更多憎恨哈玛斯的以色列人?
再往回推。照美国眼前诸多巴勒斯坦同情者所称,不能将“今天加萨冲突的起因”,仅归咎于“10月7日哈玛斯突袭以色列”,必须从以色列加诸加萨人的悲剧堆叠切入,包括以色列人控制了该地的水电和食物,迫使加萨人连生存的基本尊严都遭到践踏,哈玛斯便是以反抗以色列、解放加萨受到拥戴。不过,哈玛斯不也据此合理化、神圣化了自己过去以来“尽可能杀死和绑架最多以色列人”(正如10月7日他们对以色列所为)的“烈士使命”。另外,因“历史仇恨之故”,尽管加萨人未必喜欢哈玛斯的暴力手段,但当面临唯有在哈玛斯和以色列之间做选择时,绝大多数当然还是会倾向哈玛斯。
真要检讨“事件起因”,今天之前的每一年、每一月,也许都有足以让以色列人憎恨哈玛斯的理由,同样也有无数令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人恨意难消的原因。我们大可一路回溯到1948年以阿战争种下的恶果,乃至现代战争出现之前的19世纪,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不早已冲突不断。而今,战争型态强化了冲突,造成彼此更大、更残酷的死亡,然后就是至少整整一个世纪过去,战争仍没完没了、无日无之,任何一人死亡所导致伤痛,孰是孰非,有时亦取决于你决定从哪个时间点(谁先伤谁)切入。
回到那张令人心碎的年度摄影照片,既然发生在加萨,它就不只呈现出了生与死的冲击,而是几乎概括了加萨数代人苦难的轮回。同一时间,也不光加萨继续恨意增长,超过两年的乌俄战争,难道不是在步其后尘。此外,许多西方国家正关切著台湾海峡,从媒体、政界到学界,多有“中国何时(会不会)武力侵台”的严肃讨论,这当然肇因于中国对台湾土地的企图,以及“不放弃以武力统一”的宣示,而国际上普遍声音,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这个世界再开新战场,包括此刻正访问中国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都还得在行前特别呼吁中国在赖清德就职典礼期间,应避免出现“挑衅”行为。
世局所示,加萨冲突显然已很难厘清究竟是谁“制造了百年历史恩怨的第一滴血”,倘若一百年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犹太人)皆能预示到今天这张年度新闻摄影照片,他们那时会做出什么不一样的决定?如今,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亟欲对过去“百年耻辱”展现出实力反弹,于是对台湾蠢蠢欲动,不断以军武做出恫吓,那么,这张年度新闻照,或许可以让习近平冷静想想台海的一百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