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华尔街日报:乌克兰割地止战或沦为附庸

www.creaders.net | 2025-08-18 10:58:13  中国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阿拉斯加双普会未有重大突破,《华尔街日报》分析,战后结局逐渐收敛为两种:一是乌克兰保有主权,成为领土缩小但依旧独立的民族国家;二是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重新被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俄军彻底征服基辅的尝试已宣告失败,但乌克兰完全驱逐俄军的希望同样渺茫。报道指出,乌国高层已接受无力全面收复国土的现实,泽伦斯基上周首度表态愿在停火后谈判领土问题。

  第一种是“保护型分治”,认可俄罗斯事实占领的20%乌克兰领土,其馀80%由西方军事援助维持乌克兰主权。英法两国考虑推动“自愿联盟”,驻军当地以遏阻俄罗斯再度进攻,并期盼美国跟进。上述模式类似韩战结局:虽然土地分裂,但国家持续存在并获得外部庇护。然而,这无异于普京的滑铁卢——仅控制废墟般的20%国土,还要眼睁睁看西方军队守护他口中的“兄弟国”。

  分析认为,若经济制裁升级并冲击俄罗斯内部稳定,普京或许被迫接受此结局。但目前迹象显示,他仍押注于乌克兰先行崩溃。

  正如德国国际暨安全研究所学者克鲁格(Janis Kluge)所言:“俄罗斯认为,这场战争虽不可持续,但乌克兰持续性更差,乌克兰迟早会败于经济问题”。

  第二种走向是更严峻的“从属型分治”。俄罗斯2022年入侵后,一再要求乌克兰缩编军队、限制军援,并修改宪法及国家认同政策。如果乌克兰战力再度削弱,无力承受第3度大规模入侵,便可能被迫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protectorate),沦为政策上受制于俄国的附庸。相当于乌克兰不仅失去东南领土,更失去外交自主。对一个力图融入欧洲、巩固民主的国家而言,几乎等同投降。

  尽管俄军进展有限,但其战略目标是削弱乌军战力与士气。三年半的战事已使乌军疲惫不堪,兵力补充困难,对军方高层的不满亦逐渐浮现。但分析认为,由于无人机等新型武器已成乌军主力,因此仍能持续防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认为“乌军不会崩溃,但若无法解决人力与管理问题,长期会愈加疲弱”。在兵力与资源上,俄罗斯具备更大持续力,但乌克兰的适应与韧性同样不容低估。

《华尔街日报》分析,战后结局逐渐收敛为两种:一是乌克兰保有主权,成为领土缩小但依旧独立的民族国家;二是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重新被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路透)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