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不死不休,令普京难以停火的“魔怔”

www.creaders.net | 2025-11-23 14:48:20  联合早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川普式的“交易外交”在解决俄乌战争问题上几乎无从着力,因为普京坚持战争的逻辑,并不建立在简单的利益交换上,而是深深植根于一个更暗黑、更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

美国总统川普自年初上台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周旋大半年。善意释放、微笑外交、铺迎红地毯、抛出各种交易性诱饵,几乎把“艺术般的谈判手段”发挥到极致,却依旧换不来俄方任何实质让步。现在,华盛顿终于抵达一个较为清醒的立场:除非普京表现出真正的停火意愿,否则川普与美国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反复谈判。

川普式的“交易外交”在解决俄乌战争问题上几乎无从着力,因为普京坚持战争的逻辑并不建立在简单的利益交换上,而是深深植根于一个更暗黑、更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牵涉到比川普想象的更深层的动机结构。对普京而言,这场战争并非一个可以“做交易”的对象,而是一种被民族主义、帝国情怀和历史怨恨共同塑造的“宿命之战”。在这些力量的交叉裹挟下,单纯依靠利益交换很难改变俄罗斯的选择。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长期笃信大国沙文主义和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观。这并非普京个人的偏执,而是延续自沙俄与苏联时代残存的国家战略文化。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强调国际规则、主权平等与和平解决争端,但俄罗斯从未真正接受这些理念。对其战略精英而言,世界只能被力量划分,而不是被规则整合。

普京所继承的是几百年来帝国传统思维的延续:疆域即安全、控制即秩序、扩张即力量。在这种历史惯性思维和动机的主导下,俄罗斯与二战后形成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形成致命冲突,将北约视为从未停止的威胁,将美国视为冷战后仍不断挤压战略空间的对手。

在这种世界观中,乌克兰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俄罗斯安全与文明身份的一部分;试图摆脱俄国影响、转向欧洲,便意味着叛离与威胁。所以普京发动俄乌战争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历史使命的继续”。川普的“谈判艺术”自然难以撼动这种深层结构性动机。

搞懂普京目前为何难以在乌克兰停火,必须回溯到后苏联历史。1990年代,前总统耶尔辛试图把俄罗斯导向欧洲式民主,但失败的原因不仅在经济崩溃,更在于苏联社会从未积累出民主转型所需的制度基础——独立司法体系、自由媒体、成熟公民社会、地方自治与多党治理,这些几乎必须从零培养。于是民主的外壳迅速被内部的暴力寡头所吞噬,“自由经济”被转换成赤裸裸的掠夺性资本主义。

民主转型失败带来两个深刻后果:民粹主义迅速抬头,把复杂的社会问题归罪于“西方敌人”、内部“叛徒”与自由主义者;国家机器被暴力倾向强烈的寡头和安全机构集团所掌控,形成一种披着选举外衣的威权统治。

民众在混乱与贫困中对民主产生深刻怀疑,暴力强人政治重新崛起成为“秩序”的象征。普京在此背景中上台,他不是苏联的终结者,而是苏联政治文化的重建者。他试图给予民众的不是繁荣,而是“稳定”;不是自由,而是“安全”;不是未来,而是帝国旧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曾经支撑国家认同的三大支柱:意识形态、帝国疆域与超级大国地位。自2000年代起,一批民族主义思想家开始编织所谓“新欧亚主义”,试图以文化神话构建新的俄罗斯身份。这种俄罗斯民粹主义的核心是一个混合体:沙俄的扩张主义遗产;苏联的势力范围与意识形态优越感;东正教的精神唯一性与神圣使命感。

这种新身份认同宣称:俄罗斯人是拥有斯拉夫、蒙古、突厥等多种血统的“欧亚种族”,而不是西方人;俄罗斯文明更重视集体、传统、宗教、国家,以及家长式权威;集体高于个人,国家高于公民,传统高于现代,权威高于法治,宿命高于自由。西方文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价值与法治精神对俄国构成“文明威胁”。

为此,俄罗斯必须扩展“俄罗斯世界”的文明边界以求自保,周边国家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本质上属于俄罗斯文明圈”。在这种叙事下,乌克兰融入西方不是主权选择,而是一种文明叛逃。俄罗斯必须阻止,否则自身也会被西方文明“侵蚀”。这是一种带有宗教狂热性质的文化焦虑。

一个民族如果深受情绪与历史神话驱使,往往不能以成本与利益衡量战争。俄罗斯正是深陷这样的一个文化黑洞。普京之所以不惜百万士兵伤亡、无惧长期制裁、无畏经济萎缩,是因为他将战争叙事包装为:俄罗斯文明的自我保卫战,与西方价值的抗争,对历史耻辱的复仇,对帝国荣光的再造。

这种鼓噪宣传虽在理性上荒谬,但在情感上极具煽动性,使得大量俄罗斯人虽然不愿主动参战,却默许战争持续。许多人真心相信“强国=扩张”“安全=专制”“牺牲=荣耀”。普京正是利用这种情绪推动战争机器,使之不因失败而终止,即便损失百万士兵,也仍能维持对战争机器的操控。战争虽然糟糕,但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停火意味着承认失败,同样不可接受。

俄罗斯民粹主义最大的哲学误区在于用狭隘的民族认同否定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试图宣称:俄罗斯的传统可以否定自由;俄罗斯的文化可以否定法治;俄罗斯的历史可以否定民主;俄罗斯的血统可以否定现代性。

这种逻辑的荒谬,就像是说伏尔加河的水本质上与多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的水完全不同。这种所谓“俄罗斯特殊论”,从常识和哲学角度都显得荒诞不经。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普遍规律:开放优于封闭,法治优于暴力,自由优于专制,合作优于扩张。俄罗斯若偏离这些规律,最终必然付出沉重代价。

普京之所以不惜百万士兵伤亡、无惧长期制裁、无畏经济萎缩,是因为他将战争叙事包装为:俄罗斯文明的自我保卫战,与西方价值的抗争,对历史耻辱的复仇,对帝国荣光的再造。 (法新社)

普京之所以不惜百万士兵伤亡、无惧长期制裁、无畏经济萎缩,是因为他将战争叙事包装为:俄罗斯文明的自我保卫战,与西方价值的抗争,对历史耻辱的复仇,对帝国荣光的再造。 (法新社)

目前普京所遭遇的困境在于,他无法赢,因为俄罗斯的国力无法支撑帝国复兴;他又不能输和停火,因为个人权力架构容不下失败,停火等于承认战略错误。普京正被自己构建的价值体系所围困套牢。

但普京和俄罗斯在乌克兰依然难逃最终败北的结局。俄罗斯文学名著《大师与玛加丽塔》中一句总结的描述恰如其分:“魔鬼本意是作恶,却意外带来善果”,预示着恶魔终将自己打败自己。

普京的失败或许不会摧毁俄罗斯,但一定会促使这个民族经历一场痛苦的自我反省,浴火重生,选择走上现代文明的道路。普京的战争不会带来新的欧亚帝国,只会成为俄罗斯走向全面现代化前必须跨越的最后一道屏障。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