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才是真正“黑马”
【万维读者网】香港太阳报4日刊发古吕评论文章:政坛异数温家宝,朱规温随亦难随。全文如下。
中共十六大落幕,中共新的领导核心层产生,然而由於第十届全国人大尚未召开,国家领导人尚未选举产生,中央的权力还处於一个交接期,还有一些谜要猜。
江泽民与普京会谈时说,相信他未来与胡锦涛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这点看出,胡锦涛应可接过国家主席一职,成为国家元首,并有可能接过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组长一职,直接主理中国的外交工作。而温家宝担任新设立的中央金融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亦表明他接任朱?F基为总理没有变化。此外,贾庆林与民主人士座谈,说明他确是要做政协主席。倒是黄菊和李长春,都有人认为将接任常务副总理。
中共十六大最大冷门是甚么,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人仍认为是江泽民留任军委主席。其实,江泽民「半退」一直是猜测的一种可能,只不过一开会时江泽民不当中央委员,便有媒体以为全退,自我制造了冷门。客观看,十六大最大的冷门是没有「第五代」,江泽民不但没有指定「隔代接班人」进入政治局常委,就是政治局委员中也没有「梯次配备」,没有五十岁以下的人士。因此,可以推断,这一届政治局委员在未来两三年还要作出调整,而到「十七大」时,中共高层的人士变化,江泽民还要发挥重要的决策力。
温家宝在十六大突围而出,成为朱?F基的接班人,由於事前多方吹风,没有人感到意外,但其实这不但是十六大的冷门,而且是中共政坛的大冷门,堪称异数。这不但是因为温家宝不是江泽民派系人马,也不是朱?F基人马,而且做过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任总书记的大管家。偏偏胡赵时期多风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震惊全球,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的镜头,历历在目。更不为人知的是,温家宝有一大弱点,那就是没有地方省市的第一把手,也没有在中央部委?ǘ赖币幻妗?
江朱赏识弥补资历不足
中共在文革结束後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在任用中央到地方省市第一把手,逐渐形成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候任者必须担任过下一级的主管。作为总书记、总理、人大委员长以至政协主席,都须担任过省委书记以及中央部委首长。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军方,十六大前美国有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曹刚川可能接张万年班,任实际主军的军委副主席。笔者当时在本栏指出,曹刚川未任过大军区司令员,难以掌军。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正确,接替张万年的是郭伯雄。说回到国务院总理,实际上自华国锋开始,继任的赵紫阳、李鹏、朱?F基,都独当过一面。李鹏没有做过地方首长,但做国务院部长时间够长,加上他的特殊背景方可跑出。所以,如果中共高层有人据此极力反对温家宝出任总理,将是有力论据。
但是,温家宝最终爆出了冷门,目前,舆论一般归功於朱?F基鼎力举荐,甚至以自己全退来交换。无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例如,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江系人马找不出合适的总理人选。
本来,吴邦国是江泽民培养的总理接班人选,在一九九五年,吴邦国就从上海调任国务院副总理,至今一做就是八年。而温家宝比吴邦国迟三年才做副总理,在所有副总理中排名最後。而且,吴邦国负责的是大型国企,国家的命脉;温家宝起初管没有人愿管的农业,後来被朱?F基赏识,才主管金融工作,其才干被进一步发现。
事实上,温家宝因作为胡耀邦、赵紫阳的办公厅主任而被称为中共政坛的「不倒翁」,他能最终占据总理这样重要的位置,离不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被江泽民接纳。在这方面,温家宝有两次「漂亮」的纪录;其一是任劳任怨地成为江泽民的办公厅主任,并非常配合地处理好与曾庆红的关系。起初,曾庆红是中办副主任,为温家宝的副手。後来,温家宝让出办公厅主任予曾庆红,转任书记处书记闲职,一做就是五年,感动了江泽民才有机会转任国务院副总理。
一九九八年长江特大洪水,温家宝任前线指挥。当水位越过荆江分洪水位线,要求炸开荆江大堤,泄洪至荆江地区,以减轻武汉所受压力的呼声强烈。当时,朱?F基也下令做好分洪准备,江泽民则希望再顶一下,尽量不分洪,中共政治局授权温家宝作最後决定。温家宝听取专家意见,决定不炸堤分洪,避免该地区的重大利益损失。事後,江泽民到处讲,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军队打仗,就打了大胜仗。这也说明,此时此刻,温家宝已为江泽民所接纳。
考验调整积极财政政策
目前,一般都相信温家宝接任总理之後,一定是「朱规温随」,继续朱?F基路线。相信在大方向上没有错。胡锦涛主持的政治局会议已经确定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问题是「赤字财政」始终有个限度,温家宝不可能不考虑如何「退出」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另外,十六大确定建立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国有资产体制,这其实是中央进一步放权予地方,与朱?F基的集权思路有调整。
然而,愈是中央分权,国务院总理愈应是一个强悍的角色,温文尔雅的温家宝能否镇得住「财大气粗」的地方诸侯,令人担心。不管怎么说,朱?F基政府许多经济政策是「短期行为」,是一剂猛药,不可能长期服用。温家宝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是吃朱?F基的现成饭,而是要进行适度调整,这是对温家宝的第一个考验。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