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运动不可冒进
【万维读者网】「还政於民!」五十万港人在七月一日走上街头,将回归六年来对港府怨气一次爆发出来;虽因港府延後二读国安条例草案,政治危机稍见舒缓;今晚(9日)在立法会门外仍将举行静坐行动,主办团体在「反对廿三条」议题上,再加上「还政於民」铿锵有力的口号,将有多大的动员力量,又会对未来香港的民主运动造成多大的冲击,备受瞩目。
联合报记者陈竞新报道,除了特区政府和北京驻港部门高度关注,不少学者忧心忡忡。一些关注现实政治的学者提醒,民主派要求特区政府加速政改步伐,形同与北京讨价还价,必须谨慎处理未来的策略。
经常是特区政府谘询对象的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蔡子强认为,民主派应该见好就收。
按基本法附件规定,特首和立法会议员的选举均受到限制,二○○七年之後才能进行检讨;香港民主派人士长期以来不但要求马上全面普选,更关注到底二○○七年之後,北京是否容许特区落实全面普选。
基本法廿三条的立法过程的敏感性,加上特区政府官员的「鸭霸」,让香港原本罕以游行表达政治态度的青年一代、中产和知识分子纷纷以行动表达忧虑,形成一股更广泛支持加速香港民主步伐的民间力量。一些民主派人士认为,只待他们收割和整合,即可壮大香港社会的民主力量。
据了解,部分民主派团体挟著七一大游行的余威,多次要求民间人权阵线的主办者应该「打铁趁热」,透过整合、再动员,以及不断举行示威活动,向特区政府和北京展现这股强大的民间力量,要求马上落实全面普选。
不过据了解,民间人权阵线领导层并未采纳这种策略,他们反而期望能够借今晚的集会,带动社会舆论,包括继续监督特区政府未来制定廿三条法案的行动,以及香港未来的民主化步伐。
民间人权阵线的温和策略,除了沿自香港社会的理性政治文化外,也鉴於面对北京的历史记忆。正如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系教授张炳良说,在北京眼中,任何群众运动,都可能被标签为「反中乱港」势力抬头;一旦官员无力驾驭,香港政局失控,北京必须采取强力的应付措施,香港民主发展将更显寸步难行。如果香港民主派走错方向,使香港内部的政治矛盾演变成特区民众与北京的矛盾,将是「一国两制」的悲剧。
香港有些民主派人士、商界人士、以及特区政府、学界和舆论界人士,对香港近日连续发生的政治纷扰,最担心与北京搞坏关系。於是,即使香港民主派人士在七一大游行取得丰硕的成果,并将今天的静坐议题与「还政於民」连结在一起,但他们的计画是「冷一冷」,避免香港的民主运动脱轨冒进。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