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危机彼伏此起 北京战略可能大逆转
【万维读者网】香港太阳报3日刊发古吕评论文章:台港危机彼伏此起 北京战略或大逆转。全文如下。
董建华上京述职,舆论判断他一定会谈区议会选举情况以及未来香港的政治形势。大家的评论都客气有分寸,不敢言重。其实,董建华应该是谈他被迫下台的可能性。这是一场危机,七一延续的危机。
北京新领导人就任一周年,一般认为遇到叁大危机。首先是世纪疫症沙士袭击,到目前为止大陆尚未再发生疫情,相信即使再有个案出现,也不会再出现惊惶失措的情况。另外两大危机就是香港和台海危机。港台危机可谓此起彼伏,彼伏此起。
台大选前两岸关系仍紧张
台湾搞公投立法、制宪,北京企硬,声称若通过不设限的公投法,即强烈反应。在美国的压力下,民进党蔡同荣提出有统独公投条款的法案被否决,民进党的立委几乎全部投了弃权票。最後通过了泛蓝的版本,但是又加上可进行「防御性公投」的条款。北京至今未作出明确的反应。有评论说,危机暂时缓和,两岸一触即发的战火暂时平息。但也有人认为,危机并未过去,因为陈水扁已宣称在明年叁月二十日大选投票日同时进行「防御性公投」,理由是已受到大陆的武力威胁,大陆有四百九十六枚导弹对准台湾。相信,至少到明年叁月前,两岸关系都极度紧绷。
而这边厢的香港,民主派挟区议会选举胜利,步步进逼董建华,首先要求不得委任选举落败者入区议会;次者,不能委任保皇党;再者,要求取消委任制,否则游行示威侍候。董建华若接受民主派要求,区议会势必政治化,为自己增加「倒董」势力;若不接受,民主派继续「民主造势」,为明年九月立法会选举作铺垫。
事实上,董建华面临的险境,是明年立法会改选之後,倒董势力和反政府力量在立法会占据多数。从宏观上讲,行政立法更加激烈对立,董建华施政寸步难行。而更大的危机,是新的立法会倒董力量可藉多数否决财政预算案及其他重大法案,董特首则可根据基本法解散立法会重选。在这种政治高涨的氛围下,民主派必定在重选中占优。根据基本法,重选後的立法会再次否决财政预算案及其他重大法案,董建华则须下台。
在民主派看来,通过合法的手段拉董建华下台,将是民主的一大胜利。但不论从任何角度看,这也是香港一大危机,是管治危机,也是政制危机,更是港人治港、一国两制的危机。
区议会选举之後,有评论认为,鉴於香港的民意,北京只能对民主派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这可以从七一大游行之後,北京尊重香港民意,同意董建华撤回二十叁条立法草案看出,这种逻辑能不能够成立呢?如果香港的倒董力量真的是纯粹为倒董而倒董,香港的民主力量真的是纯粹为民主而民主,恐怕这个命题是胜利的。但是相信北京不是这样看。
气候逆反有利强硬派抬头
民建联受挫,所拥区议会议席大幅减少,民建联的许多战将都认为是被董建华累死,但是董建华又是被谁累死呢?董建华为基本法二十叁条立法,是他不识大局,自把自为吗?自然不是。事实上,北京撤回二十叁条立法,可能董建华也感到委屈,感到政治上的变幻无常。所以,香港的危机焦点,其实不在董建华身上,而在北京对香港的管治。引伸出去,就是北京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面临考验。北京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好,不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也好,搞真的港人治港好,搞假的港人治港也好,前提必然是对香港的有效管治。
北京目前经济畅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地位随之上升,而大国外交亦进退有度。相对港台危机呈现一种气候逆反现象,那就是国际国内大气候对北京非常有利,但香港和台湾的小气候则是险象。在这种气候逆反的局势下,北京决策层的强硬派上升必然得到最好的土壤。面对陈水扁搞公投法,北京企硬,即达致美国干预民进党投票的效果。此役,更加坚定北京鹰派的决心。
同理,展现在香港战场,强硬派逞强亦是情理之中。北京撤回二十叁条,只是策略,并不等於接纳民主派,相反,预示北京与民主派及民主派背後力量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七一以来,董建华频频上京,中央频频挺港,港人治港已经变味。一国两制设定,本来的前提是香港是只金鹅,现在已经变成一只屡屡要北京食的瘦鸭,前提失去了,一国两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於是,北京战略大逆转,不是没有可能。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