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发表“香港家书”(全文)
【万维读者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早在香港电台第一台发表“香港家书”,全文如下。
各位亲爱的市民:
首先向你们拜一个早年,祝你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执笔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心潮起伏。的确,香港经历了极为艰难,但亦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来的经验令政府反躬自省,亦令我们更加相信香港市民具有勤劳坚忍、理性和平的可贵品质。所谓否极泰来,我相信这一年香港亦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经济明显复苏,失业率及通缩回落。这是由于中央政府给予香港强大的支持,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香港逐渐走出困境,我和广大市民同样感到宽怀同欣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期望,亦相信今年同明年都会好,中长期来讲,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香港肯定受惠。
星期三我在立法会宣读了我上任以来的第七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以“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民本施政”为题。施政报告最重要的几句说话,是“与市民大众一起,朝社会认同的大方向继续推动经济转型和振兴;在致力让市民休养生息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贴近民众,改善施政,妥善策划政治未来”。
我在施政报告之中集中阐述了特区政府未来一年要处理好的三个大题目:第一,如何继续振兴经济;第二,如何关注民生和谋求社会稳定;第三,如何改善施政。
振兴经济方面,我提出要沿用已有广泛社会共识,亦证明非常正确的策略及路向,就是:要背靠内地,面向世界;要善用香港优势,巩固支柱产业;要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向高增值提升。
振兴经济的工作主要分八方面,包括发挥香港“一国两制”与背靠内地的独特优势,加强粤港合作与沪港合作,落实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继续改善香港营商环境;积极配合四大支柱产业?v即金融业、工商业支援服务、物流业、旅游业?w的持续发展;推动包括高新科技、创意产业、教育及医疗产业,市区更新等新的经济领域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港人以“个体工商户”资格北上营商;配合专业发展,通过CEPA的落实,进一步方便专业人士北上;通缩得以纾缓,香港亦更具竞争力;适当推迟灭赤,让社会可以休养生息。
施政报告集中处理的第二个大题目,是关注民生,谋求社会稳定。政府正视由全球化、经济结构转型、资产贬值、持续通缩及工资下调等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且高度关注民生及社会稳定。
特区政府会从教育、促进就业与培训,以及增加社会资本三方面拟定回应这些挑战的策略。教育方面,我们坚持用于教育的一分一毫,不是开支,而是投资;我们会继续投放资源发展专上教育;进一步提高本港中学毕业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比例;中小学方面,坚持教育改革之同时,要加强与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大众的沟通,更清晰解释政策背后的理念;另外,教育统筹委员会在去年发表报告,建议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政府接受了这个原则方向,会就这个学制问题谘询公众。
培训方面,我们会大力推动培训与再培训。职训局的职前培圳,以及再培训局的全日制课程,毕业学员的平均就业率都达到八成。虽然失业率回落,就业情况开始改善,我们仍决定预留大约十二亿元拨款,延续一万一千个临时职位。
社会资本方面,我们会关怀弱势社的权益,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共享社会的进步。
施政报告集中处理的第三个大题目,是改善施政。特区政府如何改善施政?关键是三句说话:提升政策水平、做好与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市民的沟通工作、扩大让更多各方面人士参与制订公共政策的机会。换句话说,特区政府要更加贴近市民大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更加积极回应市民的诉求,亦即是说,要以民为本。
改善施政的具体措施,包括要完善主要官员问责制,优化政策的质素,强化谘询架构,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掌握,加深了解地区居民的意见,重视与中产阶层人士的沟通,并且会继续努力缔造有利于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条件。
最后,等我再就市民非常关心的政制发展问题讲几句说话。特区政府充份了解市民的诉求,会严肃认真处理政制检讨问题,亦承诺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政治体制的发展。政府认为有必要先理解清楚关乎政改的好多原则与法律性的重大问题,才可以对政制检讨作出妥善的安排。大家都知道,我已委任一个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包括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和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组成的专责小组,认真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对《基本法》有关规定的理解问题,征询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政府亦鼓励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并发表意见,以便尽快明确有关安排。专责小组很快就会展开工作。
写到这里,我想起“有您同行”四个字。香港已经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前面的路,不管有多崎岖,但因为有广大的香港市民同行,我们会欣然上路。
董建华
二○○四年一月十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