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技巧圆润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佚民报道:最新一期英文《中国战略》张祖桦的文章指出,所谓“胡温新政”其实子虚乌有。胡温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方法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尚未形成清晰的整体思路和总体战略。不过也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刚愎自用,显示出比较圆润的政治技巧.
文章作者张祖桦,曾任职于中国国务院国家经济委员会,官居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之职。现在仍居中国大陆。《中国战略》系由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和多维媒体公司联合出版。
张文写道,海外评论中国时局,常有“胡温新政”的说词,仿佛胡温已大权在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开展“新政”。了解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实情。江泽民并没有退休,他还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对政治决策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胡锦涛由于接替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享有一定的政治决策权。而由九名成员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则是最高决策机构。作者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双主九头制”。认为当今中国国家政治为何扑朔迷离甚至常常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政出多门,其根本原因盖出于此。
胡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技巧圆润
文章认为,一段时间以来,摆在中共新一代政治领袖面前难题和危机主要有: 第一、权力继承难题。“生存还是毁灭”是新一代领袖最为殚精竭虑的难题。第二、执政党自身的腐败、合法性流失与党内的反对声音。 第三、“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危机。第四、金融风险。第五、公共卫生难题。特别是艾滋病。其它如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社会秩序、生态环境恶化、对外经贸摩擦、香港与“一国两制”、台湾与两岸关系问题等也都很棘手。
面对上述诸多难题,文章认为,对于中共新领袖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实现权力交接的平稳过渡,同时重塑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事实上,在这方面,新领袖的举措颇具匠心。首先,祭出“宪法”大旗。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利用八二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之机,在北京各界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宣示中共及其新领袖的政治统治是受宪法保护的。
其次,启用传统资源,争取党内怀旧势力的支持。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上任伊始,即亲率中央书记处成员,前往“革命圣地”河北平山西柏坡,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有当年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意识,保持艰苦朴素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自身腐败。
再次,为安抚江泽民和江系势力,胡锦涛和政治局始终不敢放松歌颂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一再宣示要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新高潮”。
文章说,从一年来的政治情势看,中共新一代领袖的执政风格可以概括为低调务实,奉行亲民路线。胡锦涛接位不久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执政主张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口号。这种亲民主张既接续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中共老一辈“为人民服务”的宣示;又能迎合中国老百姓“盼明君、盼清官”的心理,以利于从民意中汲取合法性资源。2002年底,新领袖把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提上政治局议事日程,要求大小官员转变作风,关心民众疾苦,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胡温等人亲自出马到各地巡视,赴灾区,下煤矿,走乡进村,督促各地解决农村扶贫、城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城市居民“低保”和拖欠农民工薪金等突出问题。在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民怨鼎沸,新领袖迅速作出决断,废止了罪大恶极的“收容遣送”制度,改行“救助管理”。面对民间意见最大的司法不公问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司法部在中央严责下相继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如清理超期羁押、禁止暴力行政等,其用意皆在化解民间不满,塑造亲民形象。
2003年春夏期间,SARS突然降临。新领袖采取“断指”措施,撤销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的职务,临阵换将,不惜一切地控制疫情。经过3个多月的防治,终于使SARS疫情得到遏制,新政府也转危为安。期间总理温家宝多次在电视上流泪,将亲民秀推向高潮。
在应对现实内政问题与危机方面,新领袖还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把“三农”问题提到“重中之重”的高度。2003年中央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农村工作会议。
二是化解金融与房地产业的潜在危机。
三是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首批确定的“振兴东北”工业100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总投资610亿元。
四是加大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一系列在建重点工程的建设步调。
五是加大在党政系统“反腐倡廉”的力度。李嘉廷、刘方仁、程维高、张国光、田凤山、刘克田、王雪冰、王怀忠等一批省部级贪官受到查处或审判。随后推出“中央巡视员”制度,加强对省、部级“一把手”的监督,同时强调把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防范腐败的体系。
六是在发展模式上,改变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提出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试图以此来平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党务政务方面的改革。如简化领导人出访送迎仪式,中央政治局首次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表明新领袖试图借助“党内民主”的概念抵制旧势力的干预。
文章说,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新领袖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方法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尚未形成清晰的整体思路和总体战略。但是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刚愎自用,固执己错,例如对孙志刚事件、孙大午案件以及“不锈钢老鼠”刘荻等人的处理,显示出他们注意外界舆论和民间声音、化解社会矛盾的圆润的政治技巧。
稳定优先 跛足改革
瞻望胡温今后几年的任期,作者认为很可能会沿续稳定优先、兼顾发展与“跛足改革”的执政方针。
由于权力交替的非程序性与人治特点,加之各种社会矛盾的累积、社会冲突的加剧以及政治权威的衰减,使得新领袖怀有很深的戒惧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所谓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中,他们最担心和最看重的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为了保持稳定不惜牺牲一切。
所谓“跛足改革”其实是邓小平的发明,就是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新领袖对于政治改革内心很矛盾:不改吧,党内和民间的呼声愈来愈高,且腐败愈演愈烈;改吧,要牺牲既得利益和权力,遭致相当部分党政官僚的反抗和抵制,会带来很大的政治风险。民谚曰:“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情况好时没动力,情况差时没胆量”。苏联东欧各国还有台湾搞了政治改革,执政党都下了台,因此,政改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当然,不提政治改革对外界也不好交待,新领袖最有可能采取的对策就是将政改“空心化”,将其化约为“党内民主”的空泛口号与行政方面的改革如调整机构设置、简化审批制度、加强监督机制、推行公务员制度等。
对胡锦涛的政治前途,作者持一种偏向乐观的预期。因为胡拥有党内合法性传承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加上两位胡姓先师(胡耀邦和胡启立)的前车之鉴及其本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稳妥性格,只要不发生意外(如健康方面出问题),到四年后的十七大,胡锦涛当可摆脱老主的管制和权臣的觊觎,一统中枢。至于胡会不会成为蒋经国或戈尔巴乔夫,文章认为,现在言之尚早。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