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建吧北京,直到迁都为止
【万维读者网】万维网读者李扬来稿:
笔者曾指出以香港为龙头,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主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群,这种城市群所造成的区域经济──珠三角区域经济──,其生命力是非常强盛的,而且避免了人口城市化中的一个弊端:大城市人口过于臃肿!文章中还指出,以上海为龙头的城
市群,虽然具备了一切条件,但长三角区域经济之所以不能和珠三角区域经济相比,就是上海人狭隘的排外性,故意侵占附近城市的便宜,导致此城市群形成的长三角区域经济,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区域经济!本文的重点,是指出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引以为豪的京、津、唐工业区,并不象宣传的那样繁荣。以北京为龙头的城市群,不仅各城市繁荣不再,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区域经济的迹象!
笔者的文章倒是引起重视。过了些日子,在《参考消息》这份刊物上,出现大幅介绍中国此3个区域经济的文章,尤其赞美京津区域经济及城市群!中国有句老话:“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笔者发表那篇文章的目的,本意是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中国政府却企图用语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此时的语言不仅苍白而且无力!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我最近几年常去,发现北京的城市建设走错了路,而且北京附近的城市在逐渐走向没落。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各城市处于萎蘼不振的状态:市府既无钱也不知如何建设城市,因为他们面临一个更头痛问题──无数失业、待业人员遍布城市中!
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中国政府在建设北京的问题上,不断犯着历史性的错误。毛泽东因为急于由把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化国家,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愿望,让北京到处耸立直冲云宵的大烟囱。笔者理解毛泽东的心情和失误:穷人乍富时装修的家居大多荒诞可笑!然后建国几十年了,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完全是长官意志,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被搁置一旁。每次对北京进行的城市改造,总有少数专家死谏,结局不是被气哭、气死就是被打死。然而历史总是一再地展示,这些不断出现的少数专家们的意见是绝对正确的!北京一次又一次被建成了怪胎,几朝古都,风光不再啊!最值得惋惜的是:这居然是一
个没有完结篇的悲剧连续剧!!!
北京的城市建设,完全脱离了现实基础,拼命追求现代化,而每个时代对现代化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造成北京失去古都风光,却又总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中国政府片面地理解了现代化、就业和繁荣,忽视了一个哲学问题──越是个性的越有共性,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北京一年一年地扩大着,因为是倾全国之财力,所以人们找不到哪里是北京的未来边界。北京的面积都快达到一个省的面积了,然而仍然没有停止的趋势。天津人酸溜溜地说:“建吧,建吧,等北京建成八环、九环了,就可以把天津包括进去了!”
由于建设北京是不计成本、不顾代价、不讲科学,所以北京周边的城市群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还不如大西北和东三省引起的重视。没有人关心北京附近的城市群如何建设,如何振兴经济。北京也不想和周围城市群共赢,反而犹如黑洞一样,不断地吸食着附近的资金、人才、土地甚至是生存,直到将这些城市榨干……
现在北京的庞大,其实是臃肿;北京繁华的背后,是经济畸型的危机;在璀灿的北京周围,是黑暗的落寞。北京新市长王岐山刚上台时,常在媒体上露面。许多媒体对他的口头禅──“说实话……”──大加赞赏。岂不知这句口头禅是因为某种工作养成的习惯,是对
别人的要求罢了。我更对王岐山如何建设北京感兴趣。如果他按照前人的道路走下去,我只能说一句:建吧,等中国迁都了,一切才算结束!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