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26年来最严重的社会分化
【万维读者网】李鹏飞上立法会解释辞任《风波里的茶杯》主持时说,现在香港出现了自从 1978年他参政以来从未见过的严重社会分化,他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做到统战部长刘延东所讲的「家和万事兴」,并非采取「非友即敌」的斗争手法,最终会搞到「家散人亡」。为什么李鹏飞会认为现时香港的政治形势是 1978年以来最差?
香港明报主笔刘进图5月30日发表的文章指出,1978年是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告别文革和大跃进式统治的年头,标志□中国迈向现代化。自78年至今,香港经历了 3次巨大的政治冲击,第一次是 1982至84年,中国表明将会收回香港主权,与英国进行了历时两年的香港前途谈判,香港人心不稳,港元汇价一度大跌,市民涌到超级市场抢购食品,政府被迫实施联系汇率。第二次是 1989年北京开枪镇压学运,触发百万港人上街抗议,精英阶层大举申请移民海外,港府推出新机场计划、居英权和人权法三大措施,勉强稳住局面。第三次是 1994至97年,中英就香港政制「直通车」谈判破裂,时任港督彭定康单方面推行政改方案,中方另起炉灶,成立预委会、筹委会、临时立法会等机构,把最后一届立法局的民选议员在回归夜赶下车。
相比之下, 2003年 7月1日逾 50万香港市民上街游行,抗议23条立法及特区施政不善,迫使政府撤回国安条例草案,其政治冲击力度恐怕远不如之前的3次危机,就算把「七一」后民主派选举形势大好,有机会取得立法机关半数席位,威胁特区政府的行政主导,一并计算在内,还是比不上「六四」所造成的分化和伤害。为什么李鹏飞会认为现在香港的社会分化是 26年来最严重的?
文章说,今天香港的政治环境,和 15年前「六四」镇压后的形势相比,确实有很大的转变,其中有变好的因素,也有变坏的因素。
变好的因素有两个,都和内地的改革与进步有关,其一是中央领导人变得较年轻和开明,高举「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作风平实亲民,广受民众爱戴。另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直追香港,当年港人惧怕主权回归,集体移民海外,如今钦羡内地繁荣,纷纷北上发展。
变坏了的因素有3点,其中两点和香港自己退步有关。首先,在经济方面,自地产泡沫爆破后,香港一直无法找到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除了金融、航空和专业服务等少数领域还略有优势,其他领域渐被内地超越,变得愈来愈倚赖内地「照顾」。
其次,在政治方面,特区政府软弱无为,无法扮演北京与港人之间的「中保」──沟通两方,排难减压,导致中央政府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放手不管变成「不干预但有作为」,直接冲击「一国两制」。第三点变化是外部因素,台湾自陈水扁上台执政后本土意识高涨,刻意「去中国化」,香港模式的统一对台湾民众普遍失去吸引力,「一国两制」的对台示范价值大打折扣。
文章指出,「六四」后中港之间严重分化,北京官员公然指摘香港是颠覆基地,但香港毕竟仍是英国人管治的地方,北京不方便直接插手,而且,收回香港的计划筹划多年,亦不可能贸然推倒重写,中港之间种种矛盾,都变成了中英之间的外交角力,港人反而少受冲击。
如今,北京和香港之间的政治屏障已大致消失,中央在香港建立了强大的支持者网络,单靠一纸《基本法》绝对不足以保障香港的自治和自由,只能倚靠北京自我约束。
可是,「七一」后北京感觉香港政权可能失控,担忧民主派借9月立会选举之势夺权,于是主动释法否决两个普选,同时发动特区权力保卫战,动员一切力量为左派助选,打击民主派。这样一来,所谓自我约束便名存实亡了,中央政府及其庞大的支援系统直接介入了香港的内部政治,对各个领域进行微观调控,具一定政治影响力的港人遂首当其冲,承受巨大政治压力。
文章说,当北京习惯了站在香港政治舞台的前端,对异见势力打压与拉拢两手并用,大力保卫董建华领导的特区政府, 9月选举后它会自动退回幕后,恢复特区头 6年的高度自治吗?为了替第三届特首铺平道路,创造顺利执政的政治环境,中央介入香港政治会不会愈陷愈深,无法自拔?香港还有什么独特的经济或政治价值,足以说服「一国」自我约束,让「两制」维持差异?
这样看来,李鹏飞说香港正面对自1978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分化,并不是危言耸听,「一国两制」前路如何,中央和港人均应三思。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