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曾排众议提名朱?F基任上海市长
【万维读者网】赵紫阳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许多领导人不一样。
安详从容-主张柔性处理学潮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有我无敌的斗争家,他们为斗争而生存,靠斗争而崛起,在斗争中享受乐趣;赵紫阳不是。陈独秀和瞿秋白是诗人,他们把美丽的理想献给世人,自己则在激越或者低迷的心海中沉浮;赵紫阳又不是。赵紫阳甚至和胡耀邦也有所不同。胡擅长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提出动人心弦的口号;但鼓动不是赵的所长。
赵紫阳的风格是安详从容。他习惯于与人为善,和衷共济。他从不疾言厉色,很少慷慨激昂。哪怕中国乱成一团麻,他也有耐心理顺头绪,排难解纷。他习惯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城市,农村;生产,流通;政府,企业;白领,蓝领;内地,沿海;诸如此类。他也善于启发有关各方,“推己及人”,互谅互让,磋商出比较容易接受的,能够实现的方案来。他不回避妥协──妥协就妥协,只要不倒退,只要能够在妥协中前进。
在风云诡谲的1989年,在邓小平已经把“动乱”的帽子戴到学生头上之后,赵依然心平气和,全力缓解冲突。5月4日他提出的“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得到了 5月8日党的常委会和5月10日政治局会议支持,也得到了人大委员长会议赞同,只是在5月17日邓小平再次亲自直接干预之后,局势才逆转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然而,赵仍然尽自己的责任,到天安门广场去劝绝食学生复食。这是他拥有人身自由时所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
中共早期领袖,多数是(当然并不全部是)不吃人间烟火的天才;后期核心,不少是(也当然并不统统是)从官场宦海里挤上来的庸人。把赵紫阳和前者区别开来的特点是脚:赵的脚是踏在地面上的,他是一个凡人。把赵紫阳和后者区别开来的特点是眼,他在中国的现实中看到了太多的弊端,他爱这个国家,但非常不爱它的弊端。他也爱他自幼为之献身的共产党,但是他非常不爱“领导一切”,──他自己没有这样说,这是我的观察。
提出疑问-什么是社会主义?
许多老布尔什维克有一种先天的敏感:一事当先,必须分清“姓资姓社”,以便划出两军对垒的阵线,发动全党全民,保卫之,或者歼灭之。13岁加入共青团,18岁加入共产党,在抗日、反蒋、土改中度过了青年时代,又在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消磨了壮年岁月的赵紫阳,垂垂老矣,到了1988年,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尊,学童般地在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他自己承认:“我说不清楚。”他向别人请教:“谁说得清楚?”
毛式社会主义的定义是说得清楚的:一大二公三计划。因此,即使是穷苦农民,由于一小二私三自发,也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尽管是共产党为了酬谢农民而许愿分给他们的一小块地,也非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强行剥夺回来不可。邓式社会主义的定义也应该是说得清楚的:用允许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现实,加上所有中国人共同富裕的诺言。当然,邓有一句说不出口的潜台词:听党的话就是社会主义,包括剥削和压迫;不听党的话就是资产阶级,哪怕是工人和学生。衮衮诸公,以会心的微笑,证明他们从毛的定义和邓的潜台词中,看到社会主义穿着真理的新衣;历尽沧桑、博闻强记的赵紫阳,却见到了一个赤条条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谁说得清楚?我说不清楚。
因为赵紫阳跟安徒生笔下的男孩同样老实,所以也同样敏锐。一次他和一位兼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政治局委员谈天。他问这位主管全国经济命脉的大员:“经济体制改革是改什么的?”看到这位大员有点茫然,赵微笑着,自己解答道:“是改你们计委的。”一针见血,却那么随和。
排除众议-提名朱?F基任市长
中共的人事问题,通常由组织部提名或元老提名,常委或政治局讨论后决定。作为总书记的赵紫阳,自己很少提名。但有一次,他就上海市市长的人选发表了意见。那是1987年底或1988年初吧,原市委书记芮杏文已决定调中央,原市长江泽民转任书记,市长出缺,中组部建议由一位平庸而有相当资历的中央委员去接任。紫阳问:“他行吗?”组织部长没有正面回答。一位列席的老同志问紫阳:“你看,谁去好?”紫阳说:“我推荐个人,经委的朱容基,怎么样?”朱是候补中央委员,经委副主任。有人摇头说,不行,他和江泽民一起,合得来吗?紫阳从容道来,语气有点重:中国只有一个上海;上海需要振兴,不能萎缩;配备上海市长,该找个敢作敢为的人,不能把合得来合不来放在第一位;团结是重要的,可以告诉他们注意。紫阳提出了人选,发表了见解,但不强加于人,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他说:今天不作决定,大家考虑考虑,酝酿酝酿。事后,紫阳向元老介绍了朱的特点。第二次开会,很顺利地通过了紫阳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赵紫阳有知人之明,朱容基确有敢作敢为的优点,在上海市长的岗位上发挥得不错。
许多老布尔什维克有一种后天的欲望:不管懂不懂,更不管合法不合法,仅仅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必须发号施令,干预一切。但是赵紫阳不认为自己应该接受这种欲望支配,更不认为党的领导人具有干预一切的法定权力。有一次,有人请他审查电影,他拒绝了,说:“我看电影,不审查电影。”又有一次,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向政治局常委介绍案情,最后要求指示:怎么判决?赵的回答极简洁:“依法判决。”他又作了很重要的补充说明:“常委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依法。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要求。”事实上,被毛泽东册封为有权“领导一切”的政治局常委,在赵紫阳担任总书记期间,没有讨论过文艺作品的审查问题,也没有讨论过刑事案件或者政治犯的量刑问题。
遭粗暴剥夺公民权
后来,赵紫阳下台,当然一切照旧,重新回归到党管一切,既管书报检查,又管政治犯的老规矩。连赵紫阳本人,也被党的最高决策者亲自管了起来:虽然根据宪法,赵拥有公民权,但是,为了党的利益,党的领导人决定践踏宪法,果断地剥夺了赵紫阳的公民权。赵提出了“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学潮问题的主张。民主和法制就是赵的罪行。党的最高领导要他检讨,他不检讨。民主和法制,既不是错,更不是罪,恰恰是中国最需要最缺乏的阳光、空气和水。检察院提不出告发民主和法制的公诉,法院写不出宣布民主和法制有罪的判决书。但是,党已经铸定了这个万劫不复的铁案。共产党在中国就是这样“依法”领导一切的。
十五年了。我没有摆脱软禁,更没有可能和这位因民主和法制而失去自由的老人见面。但是我深知,如果历史重演,赵紫阳仍将发表他的主张:“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正像伽利略声称“地球还在转!”一样。
作者按: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已被庄严地载入中国宪法。从3月10日开始,有人嘲弄宪法,收了我使用国有电讯设施的费用,却侵犯了我打电话和上互联网的权利,破坏了媒体对我采访的可能。但愿这篇文字能够有使我多少得以履行发表言论的公民权。(鲍彤《明报月刊》2004年6月)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