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无视野 害苦中国能源外交?
【万维读者网】中国步入胡锦涛时代后,外交任务更为艰钜。现时中国陷入了能源匮乏的困局,各国也看准了这点大敲中国竹杠。原来,十年前俄罗斯曾建议中国铺设中俄原油管道,但当时的李鹏政府却把焦点放在备受争议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平白错失了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的黄金机遇。
亚洲时报报导,江泽民时代的“大国外交”,外界的焦点多是“战略性合作伙伴”等无甚即时意义的外交文件;相对而言,十六届中国领导的外交,却是针对更为实质和逼切,但也更为艰钜的能源问题。
虽然中国一贯宣传自己地大物博,但实际上中国却是一个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能源穷国。据中国官方媒体《解放日报》资料显示:2000年人均石油可开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另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它加大石油采购的步伐甚至超过了强劲的经济发展速度。2003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石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国际能源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预计,到2010年,中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一倍,达到400万桶。到2030年,预计中国每天将进口大约1,000万桶石油,几乎与美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相当。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显然中国没有足够的“家底”来支撑这种粗放式的增长。
在这背景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新领导议事日程中优先序列最高的事件之一。胡锦涛出任国家主席后,外访首站是矿产资源丰富的澳洲和新西兰,今年一月则去了石油、天然气及有色金属藏量丰富的阿尔及利亚、加蓬和埃及。中国总理温家宝前年上任后,也去过拥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俄罗斯、煤和有色金属大国吉尔吉斯、原木和石油输出国印尼以及近日出访越南。温家宝10月7日在越南也重申,中国要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在中国国内,中国领导多次就中国能源战略作出讲话。温家宝6月25日指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约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温家宝6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
可是,各国对于中国的能源外交,迄今为止仍是采取一种观望甚至是拖延的态度。2003年5月中国与俄罗斯签署的西伯利亚安卡斯克通往中国大庆油田的油管计划后四个月,俄自然资源部否决了有关的方案。温家宝九月首次访问俄罗斯,外界都关注到,中俄会不会就能源问题达成某种一致,特别是俄罗斯石油管道通向中国的问题。然而,在分别与俄总统普京和总理弗拉德科夫会晤后,中俄在远东石油管道走向问题上仍未有最终结果。
中国专家指出,各国眼见中国和日本等工业大国出现争夺资源的情况,都决定“静观其变”,以求取得最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所谓奇货可居,中国现时的资源外交,只会更加困难,面对更多挑战。
有一种意见就指出,今日中国面对这个困局,跟李鹏政府的施政失误有莫大关系。《21世纪经济报道》3月18日指出,俄罗斯1994年首先提出铺设至中国的原油管道的设想,李鹏政府当时认定,修油管“成本太高”,所以把“筹码”压在中东地区,使中国错失了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的最好机遇。
当时的李鹏政府,正在兴致勃勃地推动李鹏十分引以为荣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1992年3月16日中国人大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三峡工程。在中国人大,出现这么多的反对声音是十分罕见的事情。三峡工程备受争论,批评者认为它在效益,环保,移民,战略安全等方面的隐患都有待探讨。
石油问题涉及的,不光是政治经济因素,还有军事因素。据《青年参考》报道,目前,中国有一半石油需要进口,而其中的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的经济政治意义迅速攀升,以至成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线的咽喉所在。
外界关注到,石油问题间接让周边地区的风险系数不断上升。亚洲时报在线6月23日就曾报道:美觊觎马六甲海峡,有意以“协助维护海峡航运安全和防范恐怖主义活动”之名,向马六甲海峡派驻军队,强化对亚洲影响力。对于美国的态度,中国有点非常隐晦,但却似有所指的回应。《北京晨报》8月12日引述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指出:“中国要加紧建立自己的远洋石油运输船队。” 据报,李连仲又说,“只有达到50%以上的远洋石油运输的能力,才能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有一种意见指出,假如中国将来也以“反恐”理由派出海军“保护”运油船队,地区形势将更微妙。
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历史上出现过的大规模战争中,不少都是因为资源开发问题引起。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能否走上“和平崛起”路线的其中一个关键。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