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谁是胡温“宏观调控”的背后操盘手?

www.creaders.net | 2004-11-01 14:42:1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宏观调控”已经成为温家宝实行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比起朱?F基,温家宝更能仔细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言,而刘明康与李金华这两位“宏控”的幕后操盘手,更关系着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向。








亚洲时报撰文:经过江泽民引退一役后,胡温体制算是初步确立权威。前些日子推动“宏观调控”的大陆总理温家宝,在中共四中全会之后出国访问,至少有十一位部级以上的官员随行,反观今年五月温家宝出访欧盟,却仅有三位部级的官员随行。追昔抚今,不仅可以看尽炎凉世态,也预告了随着温家宝地位更稳固,“宏观调控”的执行力道已经确立成为中国官场的主旋律。

经济落差上加上海帮反弹让“宏控”计划难落实

今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工作,以压抑过热的经济发展势头。五月二十一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讨论解决宏观调控问题。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胡温两人面对的是极为严峻的经济落差问题,包括城乡差距、工商差距以及数位差距,但骨子里还是得面对既得利益者的反扑,尤其是来自上海帮的反弹,更让「宏观调控」这步棋下得颇为踌躇。

跟十年前相比,胡温现今面临的情况与当年朱?F基所遭遇的情境颇有不同,当时是较小范围的经济局部过热,是由投资带动的热,大城市或沿海地区的内部消费并不然。但是现今的过热范围太大,是整体过热,在大城市或沿海地区的投资和消费均已失控,这些问题不得不解决,却又千头万绪。按照胡温的布局,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当然得找对解套之人,并按照轻重缓急依序处理。

刘明康掌握金融问题首先提出降温建议

在“宏观调控”的众多问题中,最难掌握的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金融问题。胡锦涛在还没掌权之前,就对金融问题预做布局,派遣自己的老友、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的党组书记兼第一副行长,不过七年搞下来却未见成效,因为党组书记搞一搞人脉、熟悉一下人头问题不大,但要掌握金融脉络却力有未逮。根据了解,首先提出对中国过热发展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建议的,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人,一般认为刘明康应是胡温两人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操盘手。












刘明康,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上海,是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一九七九年十月加入中国银行,先后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伦敦分行工作;一九九三年到政界过水,担任福建省副省长兼秘书长,稍后又转至国家开发银行任副行长。到了二○○○年二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一些国外同行,刘明康是中国阅历最丰富、最国际化和最精明强干的银行家之一。刘明康的思维格局不小,从金融业的现实问题到政府与银行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业改革到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他的建言都发挥相当关键的影响。

预防帐目造假现象李金华严格把关

除了刘明康之外,大陆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也是这一波宏观调控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审计署的工作重点在于查处大陆在经济核算、财会管理当中的一些弄虚造假的现象,以利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例如说做假帐、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虚盈实亏等问题,必须透过审计署这个“中国财政的看门狗”加以把关,才能够滴水不漏。根据统计,大陆目前每年的财政支出高达人民币一万多亿元,这些钱投入基础设施、公共建设、国防、教育等项目,都由审计署把关,足见其角色的重要性。

一般人对于大陆的印象是贪腐横行,这话固然没错,但若一竿子打翻中国偌大的行政机器,却未见公允,因滚滚浊流之中不尽然全是麻木的政客。今年五月,温家宝提出要强化“宏观调控”,不少官员因为情势不明,于是坐壁上观,包括财政部、发改委、民政部、农业部、国资委等“问题部委”,一律迟迟拒绝表态支持审计署的工作。

在此之际,一个有趣的调查出现了。七月十九日在中国青年报与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署计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七十六%的中国民众表示对李金华的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三个月后,也就是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权斗告一段落,甚至还有一些部长写信给李金华,表示支持审计工作。大陆“西瓜偎大边”的官场表态,固然令人哑然失笑,却也显示出一些坚持的傻子不必然都会在官场中灭顶。

李金华,一九四三年七月生,江苏省如东县人。他是江泽民的小同乡,受到胡温两人同样的重视。李金华于一九六六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系,并在陕西工作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到了一九九五年进入审计署任副署长,一九九八年扶正任审计长迄今。虽然,大家都清楚大陆腐败的状况严峻,但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已经有多个中央部委、几十个地方部门数十亿人民币的腐败内情,若从成效言之,仍有一定程度的进展。

政策周延却缺乏魄力温家宝的“宏控”待考验

在这项“宏观调控”的背后,其实也有一群学者幕僚在进行规划。这里头包括直属国务院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其事者为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卢中原、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军扩等人;其次是每年参与政府报告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以及出身台湾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义夫等人。这些学者大多都参与了中共的“十五计划”,并在十五大、十六大的关键时刻,负责起草财政经济的大政方针走向。

跟过去相较,温家宝在听取学者建言时,比起过去朱?F基这位“经济沙皇”来得仔细,其决策也较为周延。尤其,温家宝对于数字管理极为敏感,常能从学术的数据堆里找出政策方向。不过,温缺乏朱?F基的魄力与剑及履及的决心,因此,外界对于“宏观调控”是否能到位,多半仍抱持着观望的态度。
   0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