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赵紫阳评价考验胡温政治智慧
【万维读者网】实际上执行了许多赵紫阳政策的现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究竟对赵紫阳会给予怎样的评价?这个问题,对胡锦涛这个被视为“温和改革派”的中国领导的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
新华网1月17日报道,赵紫阳“长期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多次住院治疗,近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赵紫阳一去世,如何评价这位反对六四镇压而下台的前中共总书记,立即成为外界焦点。
对现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而言,评价赵紫阳的困难处在于:建制不容许他平反六四,而赵坚持在六四问题上站在和现时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对立的立场。1989年,赵紫阳反对中央以武力把正在天安门抗议的学生和群众赶出去;结果,中国军队仍在6月3日晚和6月4日之间采取镇压,外界把这次镇压称为“六四事件”。
也许,对胡锦涛而言,要评价赵紫阳也涉及另一个跟他本人有关的地方,就是胡锦涛甚至他的前任江泽民,都有采取不少和赵紫阳路线相类似的措施。
邓小平提出市场改革后,不断被保守派追问有关措施姓社姓资,对这个问题,赵紫阳就曾尝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希望在意识形态的理论上把市场化改革合理化,到现今为止,中共虽较少提及有关理论,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仍是中共官方文件上出现过最后和唯一把市场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的尝试。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江泽民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进展被一些分析家视为赵紫阳主政时期的改革决策的延伸,实质上并没有跳出赵紫阳订下的框架。
中国近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尝试彻底放开物价;中共最早提出“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构想,并开始提出“物价闯关”的,正是赵紫阳。在赵紫阳正式出任总书记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赵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成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现今胡温推动政府行为退出市场,来由正是当年赵的构想。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三中全会开始,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项议程表明,除修宪及经济体制改革外,总书记胡锦涛还要向全体中央委员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这是胡锦涛制度化治国的又一新举措,但在中共历史上,却是赵紫阳担任总书记时对此开创先河。
应该说,假如中共当局在对赵紫阳的评价上,完全忽略了他在中国市场改革之初提出的这些构想,以至他在中国政治改革上采取了较为开明态度的问题,中国国内和国外的知识界对胡温的评价都难免会打了折扣。
有分析指出,对评价赵紫阳,中共领导人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选项:一是完全不评价;二是作出评价,但为避了六四问题;三是不避开六四,作出全面的评价。
应该指出,赵紫阳颇为重视他的历史评价,这可从他病前通过前新华社记者杨继绳所着的《中国改革年代政治斗争》一书,亲述包括“六四”事件在内的辛秘看出,他一心要作出“口述历史”,让外界知道他在中国高层政治中的角色和他对“六四”的看法。众所周知,对于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赵的立场很清楚,就是“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主动解决比被动解决好,在形势稳定时解决比出现某种麻烦时解决好”。
不过,对历史学家而言,关于赵紫阳生平,最具争议性的,并不是“六四问题”。赵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具有相当大的争议性,一是他在主政广东期间主持“反右运动”,据说杀害了不少人。二是1986年胡耀邦下台,赵有否曾经“落井下石”的悬案。对此,赵本人就作出否认,但赵的工作人员和胡耀邦的工作人员互不咬弦,却像是不少人的共识。
另外,当年赵紫阳推动的价格闯关,也被不少经济学者批评为过份粗糙,以至出现了物价暴涨的问题。但无可否认的是,赵在不少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是较绝大部份中共领导人都采取了更清晰的立场。如前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时所说,历史有所谓“正确的一边,错误的一边”,赵紫阳在更多时候是选择在“正确的一边”,那怕这会毁了他的政治前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共在1989年后成立了专案组调查赵紫阳的问题,但结论最终也是查无实据,他党员的身份也不变。在召开1992年十四大前夕,中共对赵紫阳宣布“审查结束”,但“支援动乱、”“分裂党”的结论不变。
即使是在八届十二中全会被“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的前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在1980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得到全面平反。相对之下,赵紫阳的遭遇较刘少奇可算是较好一点,所以,中共当局给予赵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少中国百姓和海内外知识份子都重视赵的评价,这项工作,可以说是考验到胡锦涛政治智慧的一个测试。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