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赵紫阳问题和依宪治国
【万维读者网】亚洲时报撰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依宪治国”,中国的宪法第三十七条也订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可是,同样是中国公民的赵紫阳,却被外界理解为“遭软禁了十五年”,而一些中国异见人士欲往赵家致意也遭阻止。究竟所谓“依宪治国”,是否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一直被外界视为“温和改革派”的胡锦涛,曾多次提出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说法。例如在2004年9月14日,胡锦涛就曾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说:“坚定不移的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施法。”
胡锦涛当时又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为了做到“有法可依”,胡锦涛确实是作出努力推动改良有关人权保障的立法和有关宪法条文。2003年 1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这份修正案中提出,在中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有关建议在2004年 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新一届的中国领导这么努力,再加上中国宪法第三十七条本来就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理论上,中国在宪法上对中国公民的自由是具备了十分完善的保障。
可是,在执行上,中国政府的部门是否真能贯彻始终?外界报道普遍认为,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1989年后一直遭到软禁,虽然中间也曾传出他曾往广东、上海等地游玩,但据称都是必须事先向中央申请。中国当局,始终没有澄清他是否受到软禁。
应该指出,虽然中国共产党在1989年6月23至24日在北京举行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了李鹏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赵紫阳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犯了支援动乱和分裂党的的错误,对动乱的形成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可是,中国法院始终未曾正式审理过这些针对赵紫阳的指控,所以也未曾有过正式法律判决。换言之,从中国宪法的角度,中国当局是没有软禁赵紫阳的理据。
赵紫阳在2005年1月17日早上去世,外电引述他的女儿指出,“他终于自由了”。可是,逝者赵紫阳得到了自由,但仍活着的另外一些中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却似乎是遭到违宪的侵犯。外电报道,曾经担任赵紫阳秘书的鲍彤,以及包括异见人士,知名作家刘晓波等数百上访民众前往赵紫阳住宅吊唁,遭到怀疑是便衣警察的人拦截。
应该指出,毕竟赵紫阳事件涉及上一代的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是否能够完全按照自己意愿办事,仍是一个疑问。可是,涉及赵紫阳后事安排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外界检验胡锦涛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现时的中国的政治处境有点微妙,似乎在“依宪治国”之上,还有一条“国家稳定”。美国有线新闻网1月18日报道,中共在1月15日向全中国各级党组织下发了内部文件,要求全体干部提防“国外敌对力量”和“国内不满因素”在未来几周内破坏中国社会和政治稳定。在这里,“依宪治国”和“国家稳定”似乎是位于对立的位置,两者水火不容。
问题是,在做到“国家稳定”的同时,难道真的不能同时做到“依宪治国”吗?表面上看,一班对现时建制存在不满的人众首一堂,并且一起哀悼一个象徵了“反对六四镇压”的关键人物,确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可是,这班参与者基本上都不再在建制之内,没有任何权力,他们的活动也不会有国内媒体加以报道,他们是否足而掀动中国政治大局,实在是一个大问号。
必须指出的是,现今中国政局,跟十五年前可谓是大大不同。十五年前的学生和年青知识份子对刚于1986年下台的胡耀邦印象深刻,相反,现时的大学生和年青知识份子对赵紫阳执政的日子印象模糊;十五年前的中国,正值赵紫阳大力推动市场化闯关,导致不少百姓和知识份子不满“官倒”等腐败问题;十五年后的2004年,中国领导采取了不少措施打击腐败,例如当局通过了试行的《党内监督条例》,又推出了宏观调控措施,并派出督查组调查地方上的“圈地”活动,对金融系统的反腐工作,也成为当局跨年的重点。虽这些措施也有未尽完善之处,但民间上的不满程度,相对十五年前,确实是有所不同。
处理赵紫阳后事的问题,不单反映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程度,也反映出中国领导对自己的管治能力有多大信心。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