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亚洲时报:曾庆红香港讲话演成罗生门

www.creaders.net | 2005-02-01 12:12:3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亚洲时报撰文: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近日有关香港“还有不足”的言论,意外地演变成一场罗生门事件。这次事件上,记者和特区政府各执一词,真相可谓是扑朔迷离。目前只可以肯定的是,包括董建华以及一些香港左派人士,都有扭曲了北京领导的讲话内容之嫌。







香港电台和香港无线电视记者1月30日引述曾庆红指出,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刚发表的施政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还有些不足”。可是,香港政府在30日当晚发表“国家副主席谈话澄清”新闻稿,指“获授权”澄清,曾庆红对施政报告的评价是“既总结了经验,又总结了教训和不足。”

曾庆红当时身在委内瑞拉访问,他在宴请香港记者就香港问题发表了一些讲话,在场的包括香港电台、香港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记者,以及香港政府新闻处人员。

有趣的是,这两个版本的用语虽然相当接近,但其意义却是截然不同。不过,既然香港特区政府是“获授权”,具有一定权威性,所谓“官字两个口”,记者一方自然是处于不利地位。

香港《明报》2月1日引述香港电台采访编辑麦燕庭表示,根据负责采访的记者转述,当时曾庆红在说出“教训”和“不足”之间,曾稍为停顿,记者意会的意思是指,“施政尚有不足”。曾庆红说这些话的时候,不许记者录音,这次罗生门事件,究竟实情为何,相信只有曾庆红本人最清楚。

曾庆红是否认为现时特区施政“还有不足”,并没有最后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董建华以及香港左派是采用了“偷换概念”的技俩,扭曲了特区跟香港民主派沟通的问题。

曾庆红这次讲话亦提到,香港政府要提高管治水平,“就要想通天时、地利、人和”。香港电台等三家香港电子媒体引述曾庆红指出:“香港社会上会有不同的意见,应该做到和而不同,各阶层都要好好沟通。”

另外,对于香港民主派北上与中国中央政府沟通问题,该三家媒体引述曾庆红表示,“天天喊平反六四、结束一党专政,如何沟通”。

应该指出,曾庆红谈“香港的人和”,跟“北京跟香港民主派接触”,是两个议题。在“香港的人和”这个问题上,曾庆红要求董建华多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要跟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沟通。在“北京跟香港民主派接触”这个问题上,北京的底线是他们不可以“天天喊平反六四、结束一党专政”。

可是,董建华以及一些左派人士却把问题演绎为:香港民主派不放弃对六四的立场,不停止批评特区政府政策,他本人很难跟香港民主派沟通。这种把“平反六四”跟“香港的公共政策讨论”两者混为一谈的做法,绝对有误导香港公众之嫌。例如民建联副主席叶国谦就曾公开表示:“争拗肯定是民主派挑起”。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则指,“民主党样样都来抗议、样样都来反对。”

虽然香港左派把香港“人不和”的负责都推给民主派,但一件小事却把他们彻底出卖了。两名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早前指,立法会议员郑经翰和陈伟业阻挠领汇上市,令已申请领汇的他们蒙受损失,所以入禀小额钱债审裁处,向香港民主派的郑经翰和陈伟业追讨赔偿。巧合的是,在曾庆红要香港想通“人和”之后,2月1日他们分别以未能找到充分资料和律师已报案为由,放弃索偿和撤销入禀。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两名自称“投资者”的人,都是有“爱国背景”,对“民主派”深痛欲绝的人。香港的纷争是否单由香港民主派一方挑起,相信也不用多加说明。

其实,即使北京政府,一样明白很多事情难免出现不同声音,只要通过理性的对话和沟通,反而可以把真相愈辩愈明。可是,董建华以及某些香港左派,却把基本的概念也扭曲,结果得出跟中央相反的结论(不可跟“大逆不道”的民主派接触)。香港的公共政策讨论如果继续维持这样低下的水平,香港的施政恐怕难以在短期内提高。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