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周星驰《功夫》吸引投资 胜在企业化

www.creaders.net | 2005-02-06 16:59:0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在70、80年代,香港的电影很辉煌,在没有政府资助和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打出一片天下,甚至是世界3个电影盛产地之一……但如今好像香港拍甚么都没有人看,除了最近的《功夫》和《无间道》。为何会出现这个衰落?可能与大的投资环境,如亚洲金融风暴有关,也与经济转型有关。」何志平认为,电影业在融资和制作方面必须有新的做法,必须制度化和企业化,才能吸引更多投资。





可拿剧本到银行贷款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何志平坦言,香港电影业过去拍戏的资金,全部都是由电影制作人找大老板以现金投资拍摄的,但世界上很多先进的电影中心,早已不采取此一风险高的模式,而是透过融资制度筹措资金。他举例说:美国的电影业便是企业化的行业,融资、制作、拍摄、后期、发行和出品等全部制度化。所以在美国,制作公司可拿剧本到银行贷款,而票房收入、VCD、DVD、海外销售和纪念品的销售情况全部都可计算出来。

 他笑言,自己最近也看过《功夫》,而《功夫》能成功吸引荷里活投资,便是一个电影制度化或企业化的活生生例子。另外,《卧虎藏龙》也十分成功。因此,他认为本港的电影业亦应该制度化和企业化,但这应该由业界自行去建立,而非由政府立例落实。

 虽然近年在港大热的韩国电影,是在政府的协助下才迅速发展的,因此有本港电影从业员亦提出类似的要求。但何志平表示,电影业界在这方面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直接投资在这类商业活动,有人却认为当局应加强人才培训,扶助业界有潜质者。



电影人视野应更广阔



 何志平指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辖下已设有电影投资发展基金,帮助电影业的基础培训。至于是否需要另外成立一个基金,专门帮助电影界融资和投资电影事业,何志平认为大家可以讨论。

 除了资金外,题材不够新颖、制作不够严谨也是港产片的「死穴」。何志平坦言,今年两部港产贺岁片《韩城攻略》、《喜马拉亚星》,便分别以韩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为主题:「可能过去港产片卖得不好,是因为题材越来越狭窄,必须在香港生活的才看得明白。」他认为,香港电影制作人的视野应该更广阔,才更有利港产片的发展。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