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对胡锦涛批评声音越来越多
【万维读者网】胡锦涛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已经两年有余。他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否为人们预测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提供了什么依据呢?分析人士有悲观的观点,同时也有乐观的期待。
胡锦涛就任中共总书记之初,人们显然对他的期待颇高。一些人认为他的年轻必然会使他比江泽民更加开明、更加倾向于政治改革。
纽约汉密尔顿学院政治学教授李成对此就比较乐观。他说:“我认为中国会向民主发展,但是这个民主并不是所谓的‘西方民主’。他说得很清楚,而且他也不想改变中国共产党一党专制的这种局面。但是会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首先是党内民主;第二是法治建设的完善;第三个就是他的亲民形像这个举动会使他在民众当中得到更多的好感。”
然而,近来对胡锦涛的批评之声却越来越多。观察网站主编陈奎德举例说:“互联网络的控制、对中国新闻媒体的控制恐怕比江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胡锦涛是他那个时代的典型产物,所形成的特性显然对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利。
独立评论人士高新说:“胡锦涛本人的出身背景是,50年代、60年代培养的那一批苏式教育、毛式教育的那种‘又红又专’的典型。胡锦涛本人比‘又红又专’的典型还典型。就是他在上大学期间就是一个‘又红又专’、根红苗正的这样一个苗子,被作为政治辅导员的这样一个培养对象。那个年代的大学政治辅导员就意味着僵化。这样一个政治背景很可能还不如江泽民他这一批。江泽民、李岚清这些人,还有朱(熔)基这些人,他们是那种中西合壁的。他们会弹钢琴,他们也会拉二胡。胡锦涛可能会拉二胡,他会弹钢琴吗?那么这一批人,可能相比较江泽民他们那一代人的‘西化’,应该说他们属于僵化的一代,所以你很难指望胡锦涛他们这批人在保共产党政权的前提下给你做出一些改革、真正的政治改革的大举动、大举措。”
观察网站主编陈奎德也认为,胡锦涛政治视野的局限性注定中国政治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他说:“他们现在的视野,或者说他们现在的格局,他们基本的政治魄力,都不可能超出中国的这两个起点,就是毛和邓这两个起点,不可能超出这个视野之外。目前看来他不大可能有重大的作为。我不认为中国会更加自由化,起码在胡的执政期间不大可能有更加自由化的可能性。”
不过,分析人士也认为,胡锦涛有限的政治视野和特殊的政治背景不一定意味着他在政治上一定是僵化的。
多维新闻网总编辑何频评价胡锦涛这一代中国领导人说:“务实、投机取巧、保住自己的权力、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真正的包袱,这是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普遍的一个标志。”
何频又说:“政客是不可能有人格的。在中国这种传统的政治体制下所熏陶出来的政治人物就更加没有政治品格。他的可塑性非常强,尤其在中国社会变革这个阶段,更加明显。所以我说,从背景上来讲,胡锦涛并不能给我们很好的、可以期待的信息和理由,但是这并不等于他的僵化和保守会持续下去。一旦社会的波动促使他去做一些人们希望他做的事情的时候,只要在那个时候符合他的权力稳定,符合他的名声,很有可能,他还是有可能会做的。”
观察网站主编陈奎德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目前看来呢,他现在有个趋向,向毛的方向摆动了一定的幅度,所以说一般看来他是更加保守,更加倒退。但是我对现在这些领导人,我认为他们没有什么政治原则,他们都是非常机会主义的。恐怕在下一阶段他认为这样不行,他又会向邓的方向摆动。”
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政治学的王军涛进一步指出,胡锦涛具有两面性。他说:“胡锦涛呢,他有他的两面性。一方面这个人确实有民本主义的情怀。我相信他是真诚的。他想为国家好,他想代表人民的利益,想为人民谋福利,而且也想代表历史的正确方向。但是另一方面呢,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妨碍他现在这么做。一个是,他这个人的政治视野和政治见解太陈旧。他基本上就是到西柏坡,也就是那个,就是说人家讲那是辅导员的水平,或者说一个团干部这样一个水平。这样一个水平,当然他就没法把握历史的变迁这样一个辉宏的历史过程和动力,因为他没有这种理解。再一个就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想维持好各种社会力量、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办法维持的。”
近来中国政坛上最大的事件莫过于由于六四事件被罢免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去世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胡锦涛对这件事的处理就反映了他的两面性。
多维新闻网总编辑何频分析说:“胡锦涛处理赵紫阳的事情典型反映了他的政治心理,就是不想作坏人;但是他也没有胆量作好人。胡锦涛是采取了一个试图讨好两方面的做法。事实上也反映了胡锦涛在这方面想两边讨好。他既要表现出人性的一方面、人道的一方面,比较开明的一方面,但是他又不能开明得太多。”
纽约汉密尔顿学院政治学教授李成说:“胡锦涛有这样一个两难的情况。第一个呢,他不想在这个事情上改变,因为他不想触犯老一代领导人,包括江泽民、李鹏等等,因为这不是他的方法。第二个呢,他同时要有一个亲民的形像,或者说要有一个人性的形像。就是对一个前领导人,而且是一个85岁的过世的领导人,他不能够不召开追悼会。所以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他必须作得非常谨慎。”
王军涛也使用了“好人、坏人”的说法。他说:“在赵紫阳逝世这个问题上,我是觉得他虽然没敢当好人,但是他也没有想作坏人,他也没有去严厉镇压。胡锦涛、温家宝他们就是犹豫再三,而且还不断地去徵求意见,我认为,如果邓还活着的话,就会说他们忧柔寡断、软弱。”
王军涛认为,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政治改革也许还有希望。他说:“他们在一些大的历史关头,他们不愿意作坏人。这样就有可能在一个历史关头到来的时候,如果是他们不想作坏人,他们可能要被迫做好人。”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