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董建华请辞呈现胡锦涛对港务实作风

www.creaders.net | 2005-03-10 08:48:22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3月10日宣布辞职,接近北京当局智囊机构的观察家相信,这固然是董建华自行请辞,但背后也与中国「胡、温」领导人上台等大环境的转变有关。多位观察家一致表示,从董建华的个人因素来看,此时香港经济已经好转,正是董建华他体面离任下台好时机。






中国时报报导,消息人士指出,近几年来香港经济不好,董建华成为「罪魁祸首」。前年七月一日,香港五十万人上街游行,抗议当局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制订国家安全条例,董建华的民意基础更加薄弱;民主派趁势掀起了香港前所未有的民主浪潮,令香港面对主权转移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局势,尽管董建华没有请辞,但当时他已多次公开表明:辞职是很容易的事,反而坚持岗位是十分困难的选择。这番谈话实际上已显示出他早已萌生去意。但监于当时香港政经局势不稳,北京当局不可能也不会让当时意兴阑珊的董建华离任,以免造成更大的冲击。

前年中起,掌握大权不久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致力协助香港经济复苏,并从开放大陆民众到港旅游做起,稍后又与香港签订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在北京的协助下,香港经济迅速从谷底回升,股市和房价大幅反弹;董建华任内拍板兴建的迪士尼乐园也将于今年底启用,预料将会刺激香港经济更上层楼。在香港经济好转、民望回升之际,董建华却提出辞呈,难免令人纳闷。

但从北京当局的角度看,就董建华个人而言,他此时离任正是时机,是「知所进退」的明智之举。首先,他是在比较良好的氛围下离任,可以说是有尊严地离去。

其次,他在最香港艰困的时刻没有离任,在众人的责骂声中继续与港人共度艰苦,最终令香港经济呈现曙光。可以说,他实现了对港人的承诺,此时离去,表达了对过去几年香港陷入困境的承担,也略带光彩,展示他「政治上的浪漫情怀」。

但尽管如此,消息人士指出,近两年中国领导人的更替,对董建华的离任也起了推动作用。首先,董建华是由江泽民钦点,在董建华处于最困难时刻,江泽民对他的支持没有丝毫动摇。相对地,董建华与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交情没那么深;老一代领导人退位,新一代上任,令董建华的去意更加坚决。

事实上,胡锦涛上任以来,尽管北京方面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但期间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对董建华的一些言行,却往往令香港媒体产生北京高层对董建华不满的联想,令他颇为尴尬。

第二,香港距离二零零七年选举第三任行政长官还有两年多,尽管香港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但不代表从此高枕无忧。对此,北京方面要考虑的是董建华能否撑下去,如果太勉强,恐怕只会继续发生问题。

前年「七一」游行后,香港民主派就藉着「倒董」的名义争取香港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六十个议席,加上美国的介入,着实令北京方面有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方面同意董建华离任,至少可以令民主派少了一个反对的藉口。

此外,港人对董建华评价不好,着实令中、港之间存在一道隔阂;要打破隔阂,让中、港关系互动顺畅,让董建华辞职是当中一个选择。有关人士表示,董建华走了,民主派没有了目标,更有利于北京当局稳定及操控香港大局,争取民心。

第三,目前香港经济已经好转,董建华离任,相信不会对香港局势带来太大震汤。第四,从积极层面看,既然董建华有意请辞,北京方面予以批准,可以让外界感受到胡锦涛「有错必究」的新作风,这有利于争取港人对北京的信心。

综合上述分析,消息人士认为,这次董建华请辞,既是他本人「知所进退」的表现,也是北京方面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而北京方面做出这样的抉择,前提是不影响香港稳定,且有利于香港整体利益。

消息人士说,这也说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处理「一国两制」问题上,比起江泽民时代更灵活、务实及具有弹性,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视港人的感受和反应。这次让董建华请辞,也可以说是北京当局对「七一」游行的回应。

香港回归至今,外界一直批评北京不听取港人意见,但这次事件显示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落实「一国两制」不再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开始重视港人的整体意见。不过,未来香港局势是否顺着北京当局的预期方向发展,以及「胡、温」领导层重视港人意愿的程度为何,恐怕仍有待观察。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