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陈水扁到底还行不行?
【万维读者网】联合早报报道,这不是一个探索生理健康系数的问题,而是针对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岛内外媒体对台湾政局发展的总体评估,所进行的肤浅解读。
近期台湾内部情势的发展,似乎给人们一种强烈印象,即民进党政府已将台湾带向一个危险的、绝望的境地,陈水扁的政治地位摇摇欲坠和岌岌可危。
10月中旬的台湾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陈水扁所获民意支持度已下滑至25%的新低。随着县市长选举投票日的逼近,民进党的弊案丑闻也纷至沓来。在几个指标性的地区,如台北县、宜兰县和嘉义市,民进党在当地的政权都有失守的危险。人们自然会问:民进党究竟还能不能维持最基本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展现出最起码的施政能力?陈水扁对台湾政局的总体把握究竟会不会失控?他是不是已经提前进入“跛脚鸭”时代?
权力导致民进党迅速腐败
毋容置疑的是,陈水扁目前遭遇的是其上台五年来最严峻的困境。台湾某政论杂志指出,全台湾现在最焦虑、最沮丧的人非陈水扁莫属,没有人比他更腹背受敌、寸步难行。
问题不在于陈水扁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因为这些立场早已存在,五年来虽有投机钻营式的变化,但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问题也不在于台湾经济日趋边缘化,因为经济边缘化的过程尚未呈现质变征兆。
尽管已有6000家企业关闭,失业率居高不下,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日趋明显,但这并不是今时今日才有的现象。台湾经济对大陆依存度日增,并没有影响台湾内部政局发展的走向。在两岸经贸关系最密切、最热络的2000年,陈水扁以及民进党依然取得政党轮替的第一次胜利。
台湾《新新闻》周刊社长王健壮在专栏文章中,引述了曾经出任民进党高官的友人的话说,前几年民进党被骂无能,大家还能辩护;但现在被骂腐败,大家却辩无可辩,因为腐化与否,证据确凿,欲辩无言。
可见,民进党以及陈水扁目前政治危机和困境的症结,在于任人唯亲、吃相难看的贪渎,不择手段的敛财,以及无法无天的滥权。
简言之,这是民进党内部的问题,是台湾内部政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朝野政治势力为了争夺县市长选举的制高点,而不惜进行“扒粪”、“爆料”,所有媒体都竞相炒作的问题。
县市长选举前的“扒粪”
这些新闻焦点和炒作,深刻揭露了民进党未能珍惜选民的信任、正在迅速腐败的现实。但在解读这些弊案新闻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在县市长选举之前的背景,即:泛绿阵营在争取维持执政优势,泛蓝阵营在争取实现“地方包围中央”的目的。
和以往任何一次选举一样,选举过程中的揭弊具有吸引“眼球效应”的卖点。台湾多位政论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紧紧抓住高捷弊案衍生的陈哲男、陈敏贤贪渎舞弊案,穷追不舍,致使陈水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无法像过往那样在选举关键时刻肆意地发挥“选战机器”的功能。
也就是说,这次县市长选举,民进党或许将因为一连串弊案而失去部分选民,失去若干县市长的席位。今年的县市长选举,也有可能成为下次政党轮替的重要转折点。
两岸问题依然如旧
然而,陈水扁若然不行,被台湾民众所唾弃,但民进党或者类似民进党的政治势力,在台湾并不会即刻烟消云散。他们还有存在、发展的空间。民进党究竟是否会失去执政地位,还需要经过2008年大选的检验。现在贸然作出判断,为时尚早。
千万不可忘记,在至关重要的两岸关系问题上,除了极个别的政治人物和极少数政治势力之外,台湾朝野主要政党没有明显的本质区隔。陈水扁的困境不是来自于他对台湾主权独立的坚持,民进党的基本支持民意,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倾斜或流失。即使今年县市长选举失利,铁票的出走和流失未必就会如外界想像的那么多。
进而思之,民进党目前所处的政治腐败瓶颈,和当年国民党备受黑金政治困扰,最终失去民众信任、失去执政地位一样,正是台湾近二十年民主化进程必须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
人们可能更加关心的是,在“不流血的民主化”催生了政党轮替之后,执政党为何如此迅速地走向腐败?在台湾及香港,甚至在中国大陆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如何避免“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所以,如果把“陈水扁究竟行不行”的问题,放在这个大前提下加以观察和考量,似乎就无关宏旨了。即使陈水扁提前“跛脚”了,两岸政治博弈的大格局也未必会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折。这才是台湾以外某些一厢情愿人士,必须认真思考的重点。
(作者陈子帛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