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亚洲时报:邓小平和胡锦涛的第三年

www.creaders.net | 2005-12-28 13:33:25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亚洲时报方德豪报道,2005年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完全实现全面接班的一年,也算是他上任第后的第三年(胡在2002年接任党十六大接中共总书记, 2003年成为中国国家主席)。这阶段可算是胡锦涛逐步巩固权力的关键时刻。若把胡锦涛这一阶段的遭遇跟邓小平同一阶段相比,就会发现二者之间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邓小平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掌权。在1978至1981年期间,也就是邓小平为其改革布局谋篇的阶段。胡锦涛于2004年9月正式出任中共中央军委一职,至今年3月再领中国国家军委主席之衔。胡锦涛至此正式成为中国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在此阶段,也似在为其温和改革路线闯出一条道路。

邓胡二人在此阶段相似之处在于:二人都有前人的经验作为借监之资。邓小平延续了刘少奇六十年代未竟全功的经济改革,胡锦涛则力图延续胡耀邦和赵紫阳八十年代末期不能继续下去的政治创新。刘少奇1966年受文革冲击而停止;到12年后的1978年底由邓小平开新局面。胡赵路线1989年中受挫,也是十多年后到胡锦涛执政才恢复部份做法。

只要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刘邓的政策方针,其实有不少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刘少奇的“三自一包”(“三自”即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一包”即 “包产到户”)和邓小平的“农村承包制”都在于给予农民较大的自由度。同样地,胡锦涛执政后的不少举措,也表现出他继承胡耀邦的作风。诸如中央下发“一号文件”指令各地要关注农民问题,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提交工作报告,重新推动镇一级的直接选举进程,甚至细如开放中南海给游客参观等措他,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要推动改革,一定要先确立改革源头的政治正确性。因此,邓小平在1980年2月底替刘少奇平反,并在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而胡锦涛也在2005年11月为胡耀邦举行九十冥寿纪念。这次悼胡活动没有跳出十六年前中央悼胡祭文的框框,但其象徵意义还是让不少心中有鬼的人感到十分不舒服。

要巩固权力,必须能够牢握军权。在邓小平掌权后的三年的1981年,邓小平在6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成为中央军委主席。巧合地,胡锦涛也在他执政后第三年全面接掌军权。

值得注意的是,邓胡均在这一阶段提出其治军的大方向。邓小平在1981年9月19日于华北检阅军事演习部队时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胡锦涛也在这一年提出治军新思路。2005年元旦的《解放军报》提出了所谓“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论述,惹来外界不同的解读。(“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而胡锦涛在年底在四大军区的人事调动,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当然,邓小平和胡锦涛一样,在这阶段也遭遇一些阻力。1981年开始,军方发起了以批判白桦的《苦恋》为引子的第一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这股势力后来愈来愈大,到1987年初终于把胡耀邦拉了下马。这股势力表面上是针对胡耀邦,实质上当然是冲着邓小平而来。在胡锦涛的时期,他在地方上遇到的反抗似乎是愈来愈大,因为各种利益冲突,地方诸侯对中央的态度日益跋扈。这一年传出地方书记问题上的各种谣言,以及外界称胡锦涛的改革路线在五中全会受挫,就是明显的例子。

必须指出,邓小平和胡锦涛的处境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地方也不少。例如邓小平在1978年复出之前就两上两落,加上其党政军的资历都极为资深,这些背景都跟胡锦涛有所不同。另外,邓小平在改革的前线除了有胡耀邦和赵紫阳作前锋外,也有不少地方大员如前广东书记任仲夷等开山劈石,而胡锦涛在中南海发出改革呼声后,地方却甚少官员大力响应,因而落得曲高和寡之叹。邓小平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展现了颇大的政治智慧,而胡锦涛能否在政治改革方面再下一城,则要视乎其决心和技巧。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