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联合早报报道,中国买官卖官现象有多严重?官方媒体引述一项官方课题研究说,在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已经成为了公开透明的事情,有哪些官职,要多少钱,应送给谁,干部圈内甚至社会上更大范围的人群都心知肚明。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在《人民论坛》上发表文章说,买官卖官现象屡屡发生的原因在于权力暴利、官职含金量过大;「一把手」权力不受制约;政务神秘;查办不力以及官德官风败坏。
《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权威时政思想理论期刊,1992年创刊时,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亲自为期刊题写了刊名。
官方网站新华网日前也在头条位置上发表题为「治理商业贿赂根本在于治权」的专题,指出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在中国经商的潜规则,大多数人对治理商业贿赂缺乏信心。而遏制权力寻租行为,让权力运行阳光透明,是商业贿赂的根本解决之道。
北京政治学者对本报说,官方媒体和学者近来频繁触碰比较敏感的政治话题,例如推进「选举式民主」、买官卖官已经公开化、公众对治理商业贿赂信心不足等等,公开呼吁当局推进民主进程,限制滥用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官员和学者对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现实也有所不满,希望通过舆论影响下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加快改革步伐。
根据王明高的研究,买官卖官中的「越级」买卖就是:买官者已不局限于向直接的领导人贿赂,而是向上一级、乃至上几级的领导贿赂,由他们出面施加影响,从而达到买官的目的。与买官行为相对应,有点买官者不局限于自己职权范围,而是影响下几级干部任免。这些干预、招呼、影响都直接与利益挂钩,甚至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
「合法」买卖就是钻制度的空子,披民主的外衣。买官卖官者打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幌子,运用选人用人制度改革的手段,开辟自己的运作空间,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合法」任用,借着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的名义,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使买官卖官更具欺骗性与隐蔽性。
「公开」买卖就是大家都清楚有哪些官位,要多少钱,要送给谁。即使对选举制的官位,也有人明目张胆地向有投票权的人打招呼、拉票甚至出钱贿赂。
「批发」买卖则是一次三个五个地卖官鬻爵,甚至一次成规模地批发官帽。有些地方过去是有空位才卖,现在是创造空位卖。如陕西商洛市卖官书记张改萍,5年时间批发官帽27顶,几乎涉及商洛市的各个部门的领导;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突击批发官帽432顶。
分析人士指出,买官卖官和商业贿赂是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顽症,也是专制政治的必然结果。只要中共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没有大的突破,买官卖官和商业贿赂泛滥的现象就不可能得到遏制。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