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坦然面对围堵他的一大帮记者,并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中共这位受到“特殊待遇”的路透社记者,意外地得到了发问机会,喜出望外
中央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长戴相龙今天下午出席了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天津团全体会议。会后,他坦然面对一大帮“围堵”他的记者,并耐心地回答问题。
中评社报道,十几分钟过去了,戴相龙还在与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工作人员却有点不耐烦了,他们必须保证戴相龙准时上车,以免耽误了其他代表的活动。
工作人员一边劝说记者,一边拥簇着戴相龙向门口走去。这时,戴相龙却突然转过头来问到:“有没有外国媒体?”
“有、有、有!”记者们知道戴市长有望多说几句,争相答应着。一位外国小伙子闻声挤了上来。
“你是哪个媒体的?”戴相龙微笑着问到。
“我是路透社的。”
“啊,路透社的,你是不是跟我提出来(要求采访)?”
“我提出过,但您太忙了。”
“你问吧,什么问题?”于是,戴相龙花了一分半钟,耐心地解答了路透社记者的问题。
工作人员正要把戴相龙“解救出围”,不知哪里又鑚出一位金发小伙。戴相龙再次破例,驻足笑道:“你说说,什么问题?”在场记者都笑了,默默地佩服戴相龙对待外国朋友的一片善意和诚意。
重视和优待外国记者,似乎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特色:每一场新闻发布会,都会看到几位带着“洋味儿”口音的外国记者用普通话提问。这些外国记者本身也成为国内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二、三十年前,别说接受记者采访,就连“两会”具体哪天开,政府官员都会对外国媒体三缄其口。
窥斑见豹,这个小小的变化,也许足以反映如今中国尊重外国朋友和海纳百川的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