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万维专稿:黄菊病故与中国政局

www.creaders.net | 2007-06-02 00:51:0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编译报道: 200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因病去世。经过久病卧床,黄菊的死讯并不意外,但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仍反映出某种程度的“谨慎”,因为不久前就黄的病故曾有过一场“乌龙”,有关媒体还专门公开致歉。在中国新华社正式播发了有关黄菊离世的消息之后,西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才大规模发表。

综合美欧媒体的新闻和评论,黄菊的离去将对中国政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6月1日评论,黄菊是“江泽民的得意门生”,曾经在中共党内握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他死于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数月之前;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通常将决定重要的人事任命和政策方向。十七大又特别与众不同,它将在胡锦涛和江泽民两个重要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共中央政治局是中共最高常设决策机构,68岁的黄菊生前就是该机构九名成员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第六号领导人’”。黄菊的过世将对中共政治生态产生冲击,成为江泽民退休、陈良宇事件等之后“上海帮”的又一次严重受挫。“但黄的逝世将不太可能对中国经济政策造成冲击,原因是他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权力已经被吴仪副总理接管”。

BBC驻保加利亚索非亚分社的一篇报道评论道,中共现任领导人胡锦涛的正式就任得益于中共前任领导人江泽民的让位。在这次权力转移过程中,“黄菊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他在中共最高领导层内是江泽民的代言人”,从而使江泽民的既定政策能够继续。“现在黄菊的离去终于为胡锦涛造就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胡锦涛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在十七大上推行自己的政策了”。

西方媒体认为,中共宣布黄菊逝世的消息中着重强调了黄“久经考验”、“坚定不移”和“中共优秀党员”,目的似乎在于撇清黄菊与他在上海市的下属、现正被关押和调查的陈良宇的关系。在中国大陆、特别是在大陆民间,许多人都相信黄的妻子与几起中共正在查处的“大案要案”有着紧密的关联。

路透社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同日报道说,黄菊发迹于上海----江泽民的权力基地,在江的全力举荐下于1999年出任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市市长,并于两年后的1994年进入中共政治局。尽管中国女副总理吴仪已经接管了黄菊手中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权力,但是黄菊所负责的政治方面的权力随着他的去世已经变成了某种“空缺”,由谁来填补这一“政治真空”,如何填补这一“政治真空”,将成为显示江泽民残余政治影响力的一个“标尺”。但是,无论江泽民的影响还有多大,“胡锦涛的威信与四年前他刚刚接管中共最高领导权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澳大利亚国际新闻电台(World News Australia)6月2日发表评论指出,黄菊去世对中国政局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中共党内胡锦涛和“上海帮”之间的政治失衡、以及如何并在多长时间内重新达到一个新的政治平衡。尽管黄菊病入膏肓,但他仍“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这是中共政治的“特色”之一。同时也说明黄菊地位和影响的敏感;显然,中共党内的任何一个政治派别都不愿意在黄菊病故之前摊牌,它们宁愿违心地表现出黄菊“还有可能重返政坛”。现在既然黄菊已经离开了人间,中共最高决策层的政治角逐将正式展开。(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