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香港 跳不出北京的手掌心

www.creaders.net | 2007-06-22 09:08:07  世界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香港回归10年,外界用放大镜审视这10年香港的变化;10年来,香港经历了泡沫经济与亚洲金融危机,从经济萎缩到复苏,但它能否持续在变动中的中国与变动中的世界里,继续现有的成功模式?

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制订的香港基本法,载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与高度自治』三大原则。一位驻港的北京官员解释,这三原则其实大有学问,前两项加了括号,解读上表示所谓的「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中央要能保证这两者确实并行,未加括号的高度自治一词,实则表示并非完全自治,一条线将政治的部分归给北京,经济事务归由香港决策。

这10年来,包括「一国两制」等原则,在北京与港府间拉锯冲撞。北京官员说得好,香港有其特殊的价值,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务员的廉洁,有许多值得大陆各省市学习的地方,应该维持;问题是,有些北京认为有利香港的部分,结果适得其反,足以破坏了香港「两制」的特色,谁都不乐见。

其中一例是,香港中联办的大门,长期以来悬挂了法轮功成员抗议的布条,今年便有官员质疑:「10年了,这布条竟还拿不下来!」。但有人提醒道:就因为布条还挂著,才体现了两制的精神;相同的考虑,也在北京政府处理香港的异议人士问题上也展现弹性。为了证明北京执行「一国两制」的诚意,这种小心维护不同意见并存的策略,目前还看不到有改变的迹象。

香港依赖北京,经济尤甚。外界比较好奇的是,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国际资金汇流,香港已不是唯一的窗口,香港如何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港府官员对此似乎信心满满,他们特别提到在大陆「十一五」的规划中,已经说明了香港是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彷佛这个地位是经过北京背书,丝毫不用担心。

邻近的上海对于成为金融中心,也跃跃欲试,但是包括任志刚等官员却都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说:「中国那么大,当然可以容纳好几个金融中心。」更何况,上海的发展与香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短期内追不上香港。

问题是,香港发展金融中心的规划是以「十一五」规划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基础设计,这表示香港不论争取大陆法人机构赴港投资、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业务,都是在「中国」市场的概念下发展,金融中心有再大的本事,都跳不出北京的手掌心。

近来大陆南方泛珠三角推动「九加二」的区域合作计画,香港也参与其中。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在一份资料中,载明「利用港澳金融服务业优势,推动香港作为泛珠企业的融资平台和泛珠资金走出去的平台」,不论有意或无意,都不禁让外人产生联想,香港恐怕会淡出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变成中国的金融中心,下一步或许只能退而求其次,扮演泛珠三角的金融中心了。

港府官员自然不会承认这种说法,但是只要检视港府的许多计画,都不难发现,不是根植于大陆的「十一五」规划,便是泛珠三角的「九加二」合作计画;香港政府政策运作上,已身不由己融入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体系中。

泛珠三角的大陆省市都想利用香港的气势,带动自身的经济发展;香港也想透过更密切的联结,将自己綑绑在这个经济起飞的引擎上。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互动模式,正是香港赖以持续成长的窍门。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