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除选出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外,它还将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若在此敏感时期爆出丑闻,人们往往都会把它和“政治斗争”扯上关系。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环保总局将变身为职权更大的环境部,并全面接手目前的决策监管、环保政策等职能。按中国的行政等级,部在总局之上。部长可列席国务院会议上,而局长则无此资格。这一调整,无疑反映了中央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也显示出中共落实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决心。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位环境部部长。这显然是一种升迁,虽然环保总局局长早已是正部级。不料,仕途顺利的他最近却卷入了一桩丑闻:去年12月,新华出版社推出了他的著作《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但不少人称该书有“剽窃”之嫌。
书中提到的“松花江事件”,是指吉林一石化工厂造成松花江水域严重污染的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100多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对沿岸的中国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当年12月2日,周生贤临危受命,以接替因处置不力而引咎辞职的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
他在书中回忆了处理松花江事件的整个过程,如各级政府如何积极协调,相关政策与措施如何火速出台,及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如何深切关注这一事件。通过此书,读者能对中国领导人在环境问题上的战略性思考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周生贤还是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高级官员之一,对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中国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关系有著切身感受。他不但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本国环保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还主张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最严格的控制,并指出,如果继续追逐眼前的GDP高增长而置环境于不顾,中国的前途将令人堪忧。
熟悉中国政治政治的人都知道,中国高官出书虽不罕见,但大都在退休之后,很少会选择任职期间。周生贤的著作很快引起了世人的注意,特别是当部分内容在互联网上刊载后。
《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出版后,旋即被官方媒体评为“一部令人震撼的环保专著”;就连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也著文称,鉴于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组成,该书为外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窗口。
《联合早报》引述一位国际顶级投资银行高层人员的话说,以后在中国做生意,要想得到政府支持,就必须认真研读这部著作,因为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
观察家则认为,该书有可能是周生贤荣升部长后未来五年的政策平台。
在得到高度赞赏的同时,该书也招致了不少批评,且批评声越来越大。一些网友在论坛中发帖,批评这位上任两年多的环保高管企图独占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功劳,丝毫不提及解振华等前任们的努力,特别是首任局长曲格平。要知道,中国的环保基本政策,最初都是被誉为“中国环保之父”的曲格平起草的。
更糟糕的是,网友们开始发现周生贤的著作有“剽窃”之嫌。他们指责说,这位环保高官整段整段地引述他人文章,却不注明出处。在本文截稿时,网络上的批评文章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人称掌握了其“剽窃”的证据。
在职高官出书甚为罕见,但又被指责为“剽窃”则更是寥若晨星。更滑稽的是,周生贤曾在2006年6月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上指出,“坚决抵制弄虚作假、剽窃剽窃的行为”。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的网络警察并未阻止这一声讨风潮。在新华网、《人民日报》、国家林业局等官方网站,都能找到指责周生贤“剽窃”的帖子。有的文章甚至还列出了被“剽窃”的文章,以供读者对照。
分析人士认为,丑闻也有可能是周生贤的政治对手炮制出来的,以期阻止他担任第一任环境部部长。如果剽窃丑闻不断升级的话,自然会对周生贤的升迁产生影响。
当然,网民们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讨论这一话题,或许也是因为领导层希望看到事态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