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黄清龙今天在中时部落格发表文章说,下题时本来想写“马英九、谢长廷 谁能赢得大选?”继而一想;这算什么预测呢?全世界的人都已经知道的答案﹐还有什么好猜的?所以就改成现在这个标题:马英九至少赢谢长廷一百万票!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言归正传。
距离“总统”大选只剩廿几天﹐到目前为止﹐我所接触过的国内外专家﹐包括华府的美国学者以及来自台湾的政治学教授﹐还没听到有人说“马英九可能会输“、或者“谢长廷可能会赢”这类的话。有些态度比较保守的专家会这样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马英九应该可以赢得大选”﹐但也从没有人说“如果没有XX的话﹐谢长廷将会赢得大选”。
专家的话当然未必可信﹐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次选举其实胜负已定﹐马英九必然当选“总统”。不但当选﹐还会赢过谢长廷一百万票以上。以下说明我的理由。
自1996年以来﹐台湾举行过三次“总统”民选﹐今年是第四次。过去三次大选中﹐国民党从无一次是整合成功的﹐其中有两次都是在选票分散的情形下败北。但这次国民党是真正完成了整合﹐这才是真正影响选举结果的重大转变﹐2008大选因此可以﹁未选先判”。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三次大选的情形。1996年﹐国民党提名李登辉/连战﹐民进党推出彭明敏/谢长廷﹐国民党内另跑出林洋港/郝柏村以及陈履安/王清峰两组候选人。选举结果﹐李连配54%﹐彭谢配21.13%﹐林郝配14.9%﹐陈王配9.98%。其中李连、林郝、陈王都有国民党渊源﹐三组人的得票率加总起来高达78.87%﹐但这是因为李登辉拿走不少民进党选票的关系﹐并不代表国民党有这么高的支持率。
有多少民进党支持者“弃彭投李”﹐很难精确估算。不过如参考1994年的省市长选举结果﹐估计至少在十五个百分点以上。1994年省长选举﹐国民党宋楚瑜加新党朱高正合计获得60.5%﹐民进党陈定南38.72%。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黄大洲加新党赵少康合计得到56%﹐民进党陈水扁43.67%。高雄市长选举﹐国民党吴敦义加新党汤阿根合计得到57.4%﹐民进党张俊雄39.29%。所以合理推算﹐民进党的基本票源在40%左右﹐国民党约为60%。以这种选票结构﹐96年如果民进党支持者不跑票﹐而把选票通通投给彭明敏﹐李登辉还未必能够当选。
2000年﹐国民党提名连战/萧万长﹐民进党推出陈水扁/吕秀莲﹐另有宋楚瑜脱离国民党搭配张昭雄参选。选举结果﹐陈吕配39.3%﹐宋张配36.84%﹐连萧配23.19%﹐陈吕配以相对多数当选。但合计宋张配和连萧配的得票﹐国民党整体票源仍然维持在60%左右。
2004年民进党再度提名陈吕配﹐国民党则与亲民党合盟共推连宋配。选举结果﹐陈吕配50.11%﹐连宋配49.89%﹐连宋配以些微差距落败。这次选举表面上国民党完成整合﹐实际上还是分裂的﹐就是李登辉所影响的国民党本土选票﹐透过台联党转而支持民进党陈吕配。以台联党在2004年“立委”选举7.79%的得票率估算﹐再打点折扣﹐李登辉至少挹注了五个百分点约60~70万张选票给陈水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李登辉挖走国民党本土票这个因素﹐双方选票一加一减之后﹐连宋配不但会赢﹐还能以55比45打败陈吕配。
2008年大选﹐国民党推出的马萧配得到亲民党、新党的全力支持﹐台联党则因“立委”选举与民进党结下梁子﹐迄今李登辉不但不愿公开支持谢长廷﹐还藉着呼吁公投与大选脱勾﹐间接表态支持马萧配。可以说﹐这是国民党第一次在“总统”大选完全整合成功﹐选举的基本态势因此确定﹐国民党先已有了55比45的领先优势。
您可能会问:如果选前发生重大议题〔所谓的奥步〕﹐难道不会影响选举结果?答案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端看以下两种情况而定。其一、这个议题有多重大?就笔者过去处理选举新闻的经验﹐绝大部份的选举议题或政治口水﹐对选举结果都影响甚微﹐甚至可说毫无影响﹐因为双方你来我往﹐到最后都给抵消了。辩论会也是一样﹐办再多场影响都很有限。印象中只有兴票案和319枪击案﹐可以算是重大议题。但这两个事件之所以能够影响选举结果﹐主要是候选人的差距十分接近﹐二、三个百分点就足以让选举结果翻盘。
就拿上次大选来说﹐2003年2月连宋配确定﹐当时连宋与陈吕的民调分别是51比26。此后双方此消彼长﹐连宋逐步下滑﹐陈吕则逐步爬升﹐到了2003年11月陈水扁过境纽约获美方高度礼遇﹐拼外交得到内政效益﹐民调数字首次超越连宋一个百分点﹐双方进入黄金交叉期。直到3/20投票前几天﹐不同媒体未公布的民调都显示﹐两组人只有三到五个百分点的差距。因为差距实在太小﹐才使得一次重大事件就让选局翻盘。
马萧和苏谢马目前的差距是多少呢?根据各媒体近期的民调﹐马萧领先谢苏约在廿五到卅个百分点左右。但这里头可能有隐藏性因素﹐或者民调机构效应导致的误差。合理推测﹐目前马萧领先谢苏的幅度应该是在十二到十六个百分点之间﹐如此大的差距﹐选前即使发生再震撼的重大事件﹐都不可能在一夕之间缩短乃至翻转。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说台湾人的认同度已经高达七成﹐而马英九是外省人﹐难道不会影响马的得票?答案是会﹐但影响已经不大。自1996年以来﹐台湾人意识确实是在成长﹐这和每四年一次的“总统”民选有关。当然﹐民进党执政后专走本土路线﹐也是一大因素;正由于本土意识的成长﹐民进党的支持度才会从40%增加到45%左右。但民进党的迷失在于误以为本土意识就是支持台独﹐支持台独的人当然也会支持民进党。事实上这几个问题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经过这几年的政治洗礼之后﹐绝大多数台湾选民已能接受﹐只要是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都叫本土﹐都是台湾人。
既然马萧配笃定当选﹐那么他们会赢多少票呢?这又取决于下面几项因素﹐包括候选人的条件、政党包袱大小、投票率等等。前两大因素的涵盖面比较广﹐不是短短几句话讲得清楚。但我个人认为﹐在候选人方面﹐马萧配要比谢苏配略占优势﹐而政党包袱﹐马萧配有国民党革新未竟的负担﹐谢苏配则须承受八年执政的缺失﹐包袱谁轻谁重﹐答案很清楚。关于选民投票率﹐我们不妨再来参考过去三次选举的情形。
1996的选举﹐公民数是14,313,288﹐占全部人口的67.16%﹐实际投票数10,883,279﹐投票率76.04%﹐换言之﹐每一个百分点代表十万八千张选票。2000年选举﹐公民数15,462,625﹐占全部人口的69.86%﹐实际投票数12,786,671﹐投票率82.69%﹐每一个百分点代表十二万七千多张选票。2004年选举﹐公民数1,6507,149﹐占全部人口的73.12%﹐实际投票数13,251,719﹐投票率80.28%﹐每一个百分点代表十三万两千多张选票。从这三次选举可以看出﹐台湾人口成长迟缓﹐结构逐年老化﹐因此公民数〔20岁以上国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在升高。
至于这次大选的投票数﹐则可根据今年一月十二日的“立委”选举资料来推算。今年一月的“立委”选举﹐选举人〔即公民数〕共17,179,656﹐占全部人口的75.11%。据此推估﹐三月“总统”大选的选民总数当在1718万人之谱。如果以八成的投票率计算〔这是前三次大选的中数〕﹐将可投出1374万张选票﹐平均每一个百分点就是十三万七千张选票。
因此﹐假设马萧配与谢苏配的得票率是55比45﹐总票数就是马萧755万﹐谢苏608万﹐马萧以137万票的差距获胜。如果上下各伸缩三个百分点﹐也就是马萧最高58、谢苏最低42﹐或是谢苏最高48、马萧最低52﹐那么双方差距也可能缩小为55万票〔4%〕﹐或者扩大为220万票〔16%〕。但我个人认为﹐差距在一百万票以内的机率很小。
总而言之﹐我的预测是;马萧配最少赢苏谢配八个百分点〔54比46〕﹐最多赢20个百分点〔60比40〕﹐换算成选票差距就是从110万票到274万票都有可能。如果谢苏配最后只得到四成的选票﹐就表示民进党的得票率跌回到八年以前﹐当时陈水扁得到39.3%的选票。这当然是对民进党最坏的结果。就一对一的选举而言﹐出现这样大差距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但以目前的情势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