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总统”大选的失败,几乎已是各界选前一致的预期结果。很多人将失败的责任归结到陈水扁身上,这种说法,正确而不深入。台湾中央日报网路报今日刊登社评指出,事实上,民进党败选的原因,从选举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整个选举从头至尾,谢长廷一直陷在苦战之中。谢长廷向有民进党智多星之称,在民进党初选中,能于逆势中击败担任“行政院长”的苏贞昌,本领可谓高强。然而我们观察谢长廷在“总统”大选与民进党内初选时的表现,有判若两人之感,不仅格调不高,屡屡作人身攻击,更没有清楚的策略,似乎是困兽之斗。为什么会如此?显然这不是谢长廷个人的因素,而是民进党的问题。
社评指出,民进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策略惰性”与“基因突变”两大问题。政党竞争,就像企业竞争,必须对竞争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掌握趋势的变化以及对手的改变等等,并据以调整竞争策略。然而经常有些企业,认为以前成功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不愿轻易改变既有的策略。一方面,策略调整往往牵涉到结构与资源的重组,另一方面,也牵涉到价值观念的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产生策略惰性。戴尔电脑崛起时所采取的直销策略,曾是企业教科书的经典范例,但也因策略惰性,未能体察笔记型电脑发展的趋势,结果走向了衰败的命败。
民进党过去打族群与两岸议题的策略,非常地成功,让国民党吃尽了苦头。民进党也因此产生了策略惰性,每逢选举都采同样的策略。去年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拿蒋介石开刀,为中正纪念堂改名,策略思考与过去如出一辙。谢长廷打“总统”选战,仍未能跳出窠臼,或称国民党强奸台湾女儿,或称“共同市场”为“一中市场”,甚至于编查甫查某的反中顺口溜。
事实上,民进党上下都轻忽了马英九这几年为国民党转型所做的努力,包括与二二八遗族的和解,以及最近的Long Stay等等,这是一个由量变慢慢化为质变的过程。对马英九的努力,民进党或者嘲笑,或者不在意,这些都是策略惰性的具体表现,在“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已经尝到了苦果。
社评指出,与策略惰性有关的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基因突变。政党的基因是他的主要党员与群众。民进党最初的主要党员与群众,展现了清廉、民主、人权、台独等等基因,使民进党不断吸取社会的能量,并取代了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但这几年来,民进党许多重要党员离开了,包括许信良、施明德、林义雄、沈富雄、叶耀鹏等等,或者被排挤了,如林浊水等等,或者去世了,如陈定南。民进党现在只剩下台独这个单一基因,而且是近亲繁殖,自然发生基因突变。
民进党的基因突变,造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真诚面对环境的变化,还把国民党当成一个世代前的国民党。第二个问题就是失去了许多原有宝贵的价值,陷入贪腐而不可自拔。第三个问题,则是缺乏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民进党长期习惯于单一策略、单一议题,对台湾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愿景,想问题,既不深入也不周延。这也是民进党治国无法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原因。
民进党现在需要的是新的DNA,新的策略。这一次选举,应该可以让民进党觉醒。从民主巩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期待民进党在选举后能迅速展开基因重组的过程,找新的DNA,注入新的活力与策略,这才是台湾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