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温家宝最后一搏 两会拉开路线之争序幕

www.creaders.net | 2011-03-18 10:48:20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深圳30週年关于政治改革话语权的争夺,似乎说明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胡锦涛原本有借政治改革重新掌握主动权的需求。只是这一需求被先期而至的温家宝打乱了

温家宝突访深圳大谈政改,而胡锦涛在推迟的深圳30週年庆典上不提政改,两位大佬的不同发声,印证外界胡温分道扬镳的说法。从目前各界的反馈看,这一次胡温关于政改的不同表现,都没有获得高分:温家宝进一步坐实“影帝”宝座,而胡锦涛继续充当了一位保守者。

但仔细观察,这一次胡锦涛的表现却与以往略有不同。不管胡避而不谈政改,是出于个人政治立场的保守,还是政治局的意见,客观上造成他不愿给提前大谈政改的温家宝做尾注的效果,给外界形成不给温家宝面子的印象,表达了胡锦涛对温家宝越来越多的不顾集体,动不动就寻机表达个人意志行为的不满,显示了难得一见的某种硬度。

从共产党的团结角度,这种硬度当然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权威宣示,是关于谁是党的核心的一次超常表达。十七大后温家宝日渐高涨的个人声望,胡锦涛日渐弱化的领袖形象,与共产党日渐凋蔽的党内团结同步增长。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繫的。亦即,温家宝成长的个人声望是以后两者为基础、为代价的。这是任何观察中国政治的人都不可忽略的一点。

可以看出,所谓的胡温新政,并非两人对于中国改革及未来发展有什麽共同的体认,而是权力初掌时期,出于维护权力的需要而暂时结成的联盟。随著双方权力的稳固,双方必然进入各自权力的扩张期,这就是近几年来两人对外表现日渐不同的根本原因。温家宝以总理之位频频涉入原本由党的核心掌控的意识形态、政治改革、反腐等领域,其意在中共人事任命领域掌控一定的主动权。现在看来,温达到了他的基本目的。他在今后两年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或扩大自己在十八大人事任命上的话语权。

胡锦涛不给温家宝“面子”,是因为温家宝已无数次不给胡锦涛“面子”。这是温政治操守在中共集团内部评价不高的原因。而处下位者向上位者发起挑战,是所有党派陷入内乱的必然。试想一下,温的做法如果得到鼓励,所有部门层级,各级地方政府的二三号人物,统统向一把手发起挑战,那是何等的状况与混乱,直接威胁到中共一党执政的基础。所以胡锦涛的此次强硬,对于党内各级一把手,至少是一种精神鼓励——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下属起来造自己的反。

无论是党内的改革派,还是体制外的民主派,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想分清楚,温越过胡锦涛谈政治改革,是真的想去谋求国家民族的进步,还是仅仅进一步积累民望以确保自己退位后的家族利益。这一点现在委实暧昧不清,所以才有人对他唱讚歌,也有人对他嗤之以鼻。这一现象的持续,是后者越来越众。结果是温空谈政治改革,使其民望走向反面,随著他个人形象的破裂,人们对于中共政改的幻想也一併破灭。正如海外万维网一篇评论所称的那样:温家宝挥霍了中共的执政资源。但他是不是最后一位挥霍者,则只有时间来证明了。中国人的忍耐力总是超过任何人的想像。

无论如何,现在有一点可以看清楚,那就是中共党内最高层(特别说明一点:不是党内基层)政治改革的声音,基本与个人立场和政治倾向没有多大关系。作为一个不透明的政党,作为一个仅以不停地修改党章来聚集共识的政党,作为一个超法律地位的政党,其党内运作只能是以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路线斗争来校正自己的团结和前进方向。以前的国民党如此,共产党更是历来如此。党内部的路线斗争搞定了,国家前进的步伐才能统一起来。这一点胡温当局也概莫能外。

现在能掌握路线斗争的主导权的,就是政治改革,这是中国政治的“核按钮”——因为这个话题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民意。温家宝以弱势之位想取得更大的权力,只有借助政治改革的话题权来达到目的。这与当年邓小平掀起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样的。从各派人物的热议看,温家宝率先发起的政治改革话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果中共掌控宣传的部门加以呼应,则肯定会掀起一场新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现在《光明日报》与南方报系的隔空论战,已经隐然有了大讨论的氛围。

路线斗争的本质,决定了政治改革话语权的工具性质。现在可以看清的是,如果是胡锦涛掌握了政治改革话题的主动权,则温家宝一定会扮演反对者的角色。这是党内斗争的必然结果。这种情景下的温家宝,祭出的将一定是邓小平、李鹏的旗帜,而不是胡耀邦的旗帜。因为温真正的政治出身,是邓李系,而非胡赵系。

从个人性格以及个人地位而言,先前处于上位的胡锦涛通过搞政治改革搞路线斗争的需求并不强烈的。但深圳30週年关于政治改革话语权的争夺,亦似乎说明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胡锦涛原本有借政治改革重新掌握主动权的需求。只是这一需求被先期而至的温家宝打乱了,所以不想给温家宝背书的胡锦涛,只能选择绕开政改话题。这与之前胡採取的对温一再容忍、配合、亦步亦趋的做法大相径庭,展示了胡对这位不太听指挥的总理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强硬。这种强硬有助于党内的暂时团结。

如果这种分析成立,如果温家宝要继续维护自己的强势,那麽政治改革的话语,在想谋求团结的胡锦涛那里,就不一定被彻底否定了:胡锦涛谈不谈政改,决定于时机,不再决定于他的个人性格和倾向。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