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29日刊发文章指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在中美战略对话时说了若干有关中国的好话,接着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又翻脸不认人,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一位大国要人,如此出口伤人,有失君子之风,而像戚戚小人了。
![]() |
但5月13日《环球时报》1版文章提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在中美战略对话时说了若干有关中国的好话,接着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又翻脸不认人,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称中国试图“stop history(阻止历史)”,是“fool\'s errand(做蠢事)”。一位大国要人,如此出口伤人,有失君子之风,而像戚戚小人了。
希拉里无疑已构成外交失礼。为了说明这一点,《环球时报》的文章特别写道:“2007年2月1日,时任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发表题为《布什应该好好反思》的署名文章,认为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失道寡助’,加剧全球紧张。《纽约时报》当天评论说,即使中国反对美国的政策,一位现任官员点名‘中伤’美国总统也是很罕见的,这常被认为是对外交礼仪的破坏。该事件当时还引起美国驻华公使代表白宫向中国外交部交涉。不过,希拉里这次以国务卿身份对中国的这种尖锐言论却没引起美国媒体对其是否‘外交失礼’的议论。”
紧接着第二天,《环球时报》1版文章再次写道:“尤其是这让人想起了2007年的一件事,时任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中国一官方媒体上撰文批评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由于编辑改动了他的标题,文章标题中出现了‘布什’二字。美国驻华使馆就进行交涉。美国对中国官员的批评一直十分注意。”
《环球时报》两度重提往事,且与希拉里对中国的外交失礼进行比较,引人注目。不少读者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年有关布什不应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评论,在各国媒体,包括美国和西方各大报均屡见不鲜,我也给《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专栏写了篇《反战游行的反思》。编辑认为标题不醒目,改为“布什应该好好反思”发表,点了布什的名。且不说点名并非攻击谩骂,并无不妥;要说有不妥,与本人也无关。竟然当天就引来《纽约时报》、CNN一片批评,美国驻华大使馆上门交涉。
时过四年,不妨再读此文。通篇是客观的分析,中肯的建议,而不是骂人“做蠢事”。何必以戚戚小人之腹,度坦坦君子之心?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方传来巨响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 |
2 | 政治局新规曝光 太上皇露“真容” |
3 | 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四元老疑似出席 |
4 | 戒备森严 京城果然出事 有大人物去世? |
5 | 28岁中国空姐确诊艾滋病 医生发现她…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