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建构航舰战力过程中,舰载机筹获一直是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大陆曾试图向俄罗斯购买Su-33UB战机,但是因为中方只打算购买7架并加以仿製,而非俄罗斯预想的至少出售40架,引起俄方的不满,不愿出售战机,使得大陆必须自行研製舰载机。
2006年,大陆从乌克兰购入Su-33的原型机T10K,并依据过去生产「歼-11B」(俄罗斯授权生产的Su-27SK)的经验,交由渖阳飞机公司加以研究发展「歼-15」舰载机。近期俄罗斯媒体报导称,中国大陆自行研发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已于2010年在阎良完成了首次陆上模拟滑跃起飞。另外,教练-9型「山鹰」教练机也完成了滑跳起飞。
俄国媒体称,首批在阎良接受测试的歼-15舰载机均装备了俄製AL-31F发动机,而第二批则安装了大陆国产的WS10A发动机,目前还不清楚中方是否已经对安装了WS10A发动机的歼-15进行了滑跃起飞测试。歼-15目前正在密集进行飞行测试,预计各项测试工作将于 2012年左右结束,由于考虑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测试情况耽搁,歼-15的全面生产工作可能会在稍晚展开。
大陆的歼-15虽然以前苏联时期的Su-33为基础研制,但却装备了更为完善的航电设备、著陆尾钩、尺寸较小的垂直尾翼和更为坚固的起落架。採用单座设计可能意味著歼-15装备了与歼-11B类似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机载电子设备;不採用双座舱设计也可能是为了保证战机的拥有足够的空气动力性能。
航舰固定翼机起飞方式包括垂直起降、滑跳式起飞与蒸气弹射起降三种方式。目前蒸气弹射器技术极为複杂,关键技术掌握在美国手上,美国不可能输出技术给大陆;现役战机中,只剩英国製海猎鹰(或称泽鹫(Harrier),美军编号为AV-8B),与尚在研发中的美国F-35B战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不过碍于政治因素大陆根本无法获得上述两种战机,所以歼-15只能採用滑跳式起飞。
不过,採用滑跳式起飞,飞机就无法满载起飞,歼-15的作战性能将会大幅受限,而歼-15的机体结构会阻碍其携带大量的燃料。航太专家认为,採用滑跳方式起飞时,歼-15的作战半径可能在700公里左右,因此歼-15必须依靠陆基加油机才能扩大作战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