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采访两会的官员,贴身围堵采访是需要技巧和及时的应变能力,比如受访者认为记者所提的问题过于敏感就会不愿作答甚至转身离开,记者则需及时转换话题,否则很可能就会错失继续发问的机会。记者昨日下午采访辽宁省委书记王珉时,便遭遇此种景像。
人大辽宁代表团昨日下午对外开放,在提问环节,提出的问题多是针对介绍辽宁省的经济、医疗等发展情况。而作为其中一个焦点议题的王立军事件,却反而未有提及。王立军曾在辽宁铁岭任职,该地近期多名公安局高层落马。本报记者虽不停举手,却一直未获机会。
会上找不到「料」,就只有靠会后围堵辽宁省委书记王。会议一结束,王珉即被最少3名工作人员保护,但本报记者仍成功突围,贴近王后即直奔「王立军」话题,不过王珉听到记者提问后,只是简单否认铁岭系列案与王立军无关,不愿过多解答。随后工作人员上来企图阻止采访,提醒「书记很忙」。但记者随即以其他不敏感话题提问,成功摆脱工作人员阻止。
随后围聚记者增多,但每每提及「王立军」的问题,便会被工作人员「挤」离一旁,本报记者则用其他话题再掺杂「王立军」的提问,逐点从王嘴里「收料」,终于有所收穫。王珉离开后,其身边一名工作人员私下表示,其实他们除保护官员的安全,还要在敏感问题上为官员及时解围,避免官员被记者追问时,不方便表态,出现尴尬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