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罩向全中国(组图)

www.creaders.net | 2012-04-16 21:50:2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逸民综合报道:人民日报宣称经过三年的医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国95%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医保,基本药物以低于改革前30%的价格供应,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了保障。从今年起,10大类40余项服务以免费形式逐步向全国居民提供。

国际社会对中国医改给予高度关注,世卫组织、《柳叶刀》医学杂志肯定了中国医改的正确方向。

新华网电称,短短3年间,一张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在中国大地上铺开,13亿人“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中国医改突出强调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要求。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文章说,中国新医改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尤其是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公平性的提升,与这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一致,也标志着过去20多年市场化路径的转变。

中国式医改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年改革,我们从百姓基本需求出发,从基层做起,结束了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明显成果,让老百姓从新机制中得到真实惠。可以说,制度创新是此次医改的最大亮点。”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在医改座谈会上说。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一份对中国医改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对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医改投入的一半用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更新农村和城市的基层卫生设施,并培训全科医生。

3年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20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

(资料图片: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展示一张居民健康卡。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展望未来,“十二五”医改规划已明确:在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三方面取得突破。中国正朝着在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

向“以药补医”宣战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性弊病是什么?以药补医!”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十二五”时期必须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陈竺说,以药补医机制推动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造成了药品滥用,扭曲了医务人员行为,腐蚀了队伍,必须彻底根除。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的确依赖以药补医维持运行发展,目前药品收入仍然是补偿的重要渠道。

(图:湖北省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陈竺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医保补偿作用,稳步推进价格改革,争取“十二五”期间在全系统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弊端。

陈竺说,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今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中国医改震惊世界

如何提高医保覆盖率,降低成本,并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巨大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真正难题。中国的医改进程、解决方案和经验教训,将为激发讨论提供范例,最终丰富全球医改成果。

2012年1月,中国城市人口的数量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作为社会文化长期受农业传统影响的国家,这种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和改革,而且中国医改将为全球卫生改革树立模板。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上面这两段话,援引自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该杂志最近发行一期中国专刊,发表了英国牛津大学叶志敏、约克大学阿兰·梅纳德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萨拉·巴贝尔、金·博尔玛等的两篇文章,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和社会长期受传统农业影响的国家,目前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柳叶刀》主编还配发《从中国的卫生体系中可以学到什么》的按语,称中国专刊发行之际,恰逢这个国家新医改实施将近3周年,并指出知识的交换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在学习其他国家改革经验的同时,也为解决共同面对的卫生问题提供了研讨的证据,并最终将提升全球卫生保健结果。

牛津大学叶志敏教授等人的《关于中国新医改的初步评价》一文认为,中国在短时间内基本实现医保的全民覆盖,是一个奇迹,对追求全民医保的其他国家来说堪称典范。其系统性战略、改革进程、解决方案和经验教训,将为激发讨论提供证据,最终丰富全球医改成果。

(图:福建南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此前,《柳叶刀》曾发布过两期中国专刊,主要是讨论中国逐步实现广泛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优势。据悉,2013年《柳叶刀》还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再发行一期中国专刊,另一着名学术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也在筹备发行中国医改专刊。

《柳叶刀》文章指出,中国新医改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尤其是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公平性的提升,与这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一致,也标志着过去20多年市场化路径的转变。2009年~2011年底,中国政府卫生投入达14,000亿元(2008年为359.4亿元),约50%用于基本医保的覆盖,30%用于供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的培训,另外的10%~16%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

《柳叶刀》文章说,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医改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医保的全覆盖,报销范围从住院服务向门诊服务延伸,对一些特定的慢性病和重点疾病,政府还提供直接补助或额外的补偿,并且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

《柳叶刀》文章还指出,中国政府卫生投入优先投向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弱势群体的卫生需求得到重点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得到改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农村地区的医保覆盖率已超过城市地区,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在门诊和住院利用、产前保健以及住院报销比例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或者消失,住院分娩已经几乎不存在城乡差异,因经济困难提前出院人数比例从2003年的27.5%下降到8.8%。

(图:福建南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不过,《柳叶刀》文章也看到中国医改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不足以保障居民获得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现有的许多证据表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不适当的医疗服务和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没有哪一项医保制度可以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患者也将无法继续承担高成本的医疗服务。

二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要对其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进行实质性改变。中国公立医院历史上形成了复杂的治理结构,来自不同部委的相关政策规定往往相互冲突,公立医院的功能、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不明确的。现阶段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按项目付费的支付体系,以及扭曲的收费标准和药品加成政策,这种激励结构诱使医生对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过度使用检查和药物,从而导致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长。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放慢改革脚步,将威胁到为居民提供可负担的、成本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柳叶刀》文章总结并提出了几条可供中国选择的政策路径。

一是建议把坚持公益性放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首位,改革政府治理模式,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总额预付、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二是建议调整改革步伐。在保持投入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放缓投入增长速度,把投入的资源转化为具有成本效果的服务,注重建立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供防治结合、成本效果好的服务。

三是建议中国为各级政府设定的改革目标,由投入指标转为产出或结果指标,如居民健康改善情况、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等。

四是建议对改革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科学独立的评估和监测,一方面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巩固完善、确保改革执行不走样,以实现预定的改革目标。

中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负担比重下降

据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0年的35.5%,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提高,居民负担相对减轻。

 (图:上海外来务工人员支付医疗费)

陈竺说,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也发生了较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2009和2010两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净资产增幅达55%,县级医院增加39%,均高于城市医院增幅。与此同时,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也出现向好趋势。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达到120万人,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从23%提高到40%。过去5年,中医师占医师队伍的比重从10.3%提高到12.2%。

据陈竺介绍,卫生服务利用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群众越来越认可和信任基层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诊疗人次2011年比2005年增加11.9亿,增长了45.7%;出院人数增加了2022万,增长1.2倍。

卫生部门调查显示,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55%和21%,城镇显着高于农村。而2011年,这个比例分别增至89%和97%,农村反超城镇;监测显示,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也在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婴儿死亡率的城乡差距也从7.2个千分点下降到5.9个千分点。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的2个百分点。陈竺指出,这表明随着医改深入推进,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间健康差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医改三年 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据光明日报报道,边五牛是江苏无锡惠山区前洲区的普通农民,他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行走不便。祸不单行,去年,他的妻子刘玉香突发脑中风导致偏瘫。

“你看她这里凹下去的,去医院做手术花了十几万元,把脑壳去掉了。”边五牛指着妻子左脑的部位,对记者说。

如果没有医改,边五牛夫妇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大医院的治疗康复费用对边五牛而言,实在是太贵了,无力支付的夫妇俩,只有一个选择——放弃康复治疗,回家。

(CFP图:上海,一家药房挂出“医保定点”的牌子)

所幸,有了医改!

边五牛并不担心花去的十几万元手术费,因为农村“新农合”为他支付了大部分费用。

记者见到边五牛时,他正安坐在惠山区前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室里,看妻子扶着康复器械,再一次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这里的条件一点不比大医院差,一天的费用是200元,能报销90%,我只出20元钱。”每天花20元就能换得妻子重新站起来,边五牛觉得“太值了”。

边五牛不知道的是,像他这样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普通人近13亿,覆盖率超过95%……这意味着,截至2011年,在中国,每100个人中,至少有95个人,一旦生病住院,个人只需支付30%左右的费用,剩余的70%由医保基金承担。这还只是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实际上,在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都超过了70%。

边五牛不知道的是,为了能让全国多一些像前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标准化基层医疗机构,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投入600多亿元用于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和设备购置。

边五牛还不知道的是,为了能让像他一样的普通老百姓买得起药,全国都推进了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每个省的药品都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国的基层药品价格下降了30%左右。截至2010年底,城乡居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35.4%,比改革前降低了4.8个百分点。

在边五牛身上,新医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从纸面上化作现实。

“如果没有医改,她肯定‘吹喇叭’(去世)了。”边五牛直着嗓子喊出这句话。

而从20岁起做“赤脚医生”的刘翠珍,是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盘塘卫生站的一名村医,已经在乡村行医30年。

如果没有医改,她可能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子,摆个简陋的药柜,药也只有简单的几种;她或许会在家里等病人上门,给偶尔因头疼脑热、拉肚子等小毛病上门的病人开点药,从中赚点零头;如果病人太少,刘翠珍也许还要种田或搞点其他副业维持生计。

(资料图片:4月12日,在湖南宁乡县白马桥乡卫生院,一名工作人员在药房取药。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现如今,当了30年村医的刘翠珍,参加了省里举办的培训,去年考取了执业助理乡村医师,“50岁的时候,我也持证行医了!”刘翠珍说,这是对她行医资格的肯定,也让她找到了真正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职业尊严和自信。

现在的刘翠珍经常主动送医上门,为村民做一些检查,普及慢病管理知识,需要作计划免疫时,她会上门挨家通知。

她如今的收入也和开药多少无关了,乡镇卫生院会对她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她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支付给她工资。“一年有3万多,都是政府给的。”刘翠珍很满意这样的收入,再过4年,等她满了55岁,她一个月还可以拿到800元到1000元的养老金。

在全中国,像刘翠珍这样的乡村医生有超过100万名。他们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他们同刘翠珍一样,也在经历着人生的变化。

2011年,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前实现了全国覆盖,至此,在中国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有基层医务工作者还能靠药品创收,几十年来“以药补医”的痼疾成为历史。

根据2011年上半年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基层医务人员每月平均收入提高了600元。

三年医改,中央投入430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投入41.5亿元,支持了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为了增加下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全国有2788个县(市、区)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编制核定,共核定编制数114万多名,比改革前增加了29.9%,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资也随之实行。

半月谈:新中国医改大事记

1949年~1978年,中国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开始推进。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即着名的“两江试点”。

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医改全面启动。此次医改的主要措施包括: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规范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加强监管,实行医药分家等。

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从2003年开始新农合试点。同年,SARS疫情在中国出现,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开始受到关注。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医改的研究报告被媒体披露。报告称,中国医改从总体上讲不成功,其症结是近20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同年11月,哈尔滨爆出“550万元天价医疗费事件”。

2006年9月,中国成立了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共同出任组长。

2007年年初,医改协调小组委托6家研究机构对医改进行独立、平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后来研究机构增加到9家。同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医改座谈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讨论医改方案。2008年10月14日,以“四梁八柱”为主体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在网络上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