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能否顺利进行经济和政治转型,攸关全球未来发展。华盛顿邮报指出,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北京将推动政治改革,不过大陆学界表示,改革将先由地方政治开始。
华邮资深编辑狄尔(Jackson Diehl)应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成立的中美交流基金会邀请,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访问,与大陆重要学者和意见领袖会面,瞭解当前中国政治局势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
狄尔指出,虽然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势不可挡,但在8天行程中,很少感受到所谓崛起的傲慢。大陆菁英份子关注经济成长放缓和中南海政权转移的不确定性,他们甚至担忧新领导人习近平可能面临重大考验。
中国日报前总编辑朱英璜指出:「中国站在十字路口,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开放,现在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改革如何进行?没人期待中国短期内转变成民主自由的国家,但许多人指出,届时新上任的领导阶层将着手推动政改,目标先由地方起步。陈光诚案显示北京领导层必须要求地方遵循法律,包括透过民主选举推举村级领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表示,陈光诚事件给大陆各阶级政府上了一课,官方最好尽速推动政府治理的改革;陈案属地方案件而非国家高阶事务,应该由法律解决,而不是外交手段。
中国第1家民调机构零点公司创办人袁岳说:「中国老百姓认为改革最迫切需要的是公权力的执行,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刻不容缓。独立社会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将产生新领导者,在地方选举挑战当地势力,最后将在中国立法机构人民大会拥有席次。」
至于北京政坛的禁忌89天安门事件该如何善后,1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指出,向死难者家属道歉,是北京当局活化政治适切性的最佳方式,这是必须解决的沉重负荷和包袱。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指出,现在是改革的时刻,但必须循序渐进,现在改,马上就会遭遇挑战,但不改,未来的挑战更艰钜,高阶领导都很清楚。
狄尔认为,虽然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说明有意推动政治开放,给中国政治自由化的希望,但他怀疑温的说法有多少可信度。他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北京已在推动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