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又哭穷:外衣很华丽,内衣很破旧

www.creaders.net | 2012-07-06 18:42:0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雪泥鸿爪综合报道: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7月6日发布中国资深记者刘尚哲的报道《“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外衣很华丽,内衣很破旧”韩中建交20周年,政协主任赵启正口中的公共外交》。报道说为了消除“中国变强大后会很危险”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正全力进行公共外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部长级)赵启正素有中国公共外交的传道士之称,他从1998年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直到现在,一直在做“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事情。7月4日,到韩国参加新作《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出版发布会的赵启正与记者有如下的交流或者交锋:

-今年是韩中建交20周年,但两国国民的感情似乎与以前疏远了,您对此有何看法?

“实际上,我在中国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对韩国的反感。网上部分青年发表过激言论,但我觉得他们的观点不能代表全部中国人。他们不仅挑国际的毛病,对本国也有不满。”

-今年3月份,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曾说“一部分中国的老朋友也不再为中国鼓掌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我不知道她说这句话是指什么。不过我认为,李小林女士这么说,应该是提醒中国人要注意了,要防止自以为是和骄傲。要是骄傲了,不象以前那么谦虚了,别人当然就不鼓掌了。”

-今年5月,戴秉国国务委员曾说“菲律宾等小国也不能欺负大国”。中国执政当局该不会直到现在还以“朝贡体系”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吧?

“‘大国’、‘小国’ 这种词我是不会用的。‘大国’指什么? 是按照面积大,人口多,GDP高吗?这个分法本身就有歧视的问题。我个头大,你个头小,这就是歧视,最好不用。我曾说过中国要防止‘大国主义’。稍微有点富裕了,如果就讲大国主义,就容易被人孤立。

-中国的形象带有两面性,一方面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行使着莫大的权力,一方面又总是自称发展中国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图:赵启正)

“中国是一个多面体,有些东西从正面看很大,从侧面看就很窄了。中国有几件华丽的外衣。一是北京上海,很漂亮,很好。还有两件短期的华丽外衣,一是奥运会,一是世博会。但是你看内衣呢?看看西北地区,看看小的城市。北京的胡同里,也有很落后的。虽然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但人均GDP是全世界第100名,很落后。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公共外交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为世界展示的公共外交的魅力是什么呢?

“中国公共外交的目标是消除世界对于中国的误会,增进理解。中国希望在国际社会上提出一个‘和’的思想。有peace的意思,还有corporation的意思,最接近的英文还是和谐(harmony)。”

据刘尚哲的报道,有句话说“兵马未动,舆论先行”。意思是说,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在动用武力之前,必须先攻克对方的心理。中国“公共外交”便是旨在攻克别国国民心理的外交形式。

至本稿发布时为止《中央日报》中文网该条报道下面共有23条读者评论。

其中,有议论中国“韬光养晦”国策的:

他们明确宣传要韬光养晦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藏实力 等待时机 东山在起。国际社会警惕 他们不反省自己 却说国外把这个成语翻译错了 。

即便如你们*解的是“隐藏实力 等待时机 东山在起。”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国际社会警惕的不是中国,是蠢蠢欲动的小日本这股从未进行过反省的好战势力。中国该反省的只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以及需要不断改善人权状况,你们更要反省你们传统的“事大主义”和替历史整容。

有讨论中韩关系的:

韩国觉得中国越来越傲慢,中国觉得韩国越来越虚荣。韩国觉得傲慢的中国因为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不把韩国放在眼里,没有给韩国以应有的礼遇(尽*韩国在经济方面捞到不少好处);而中国则觉得韩国刚刚跻身经济发达国家就数典忘祖,任意篡改历史,装点自己日益膨胀的民族虚荣心,冒犯了中国。所以两国现在互相讨厌,甚至都超过了对共同的敌人——日本的讨厌。

中国的发展是不需要朝鲜半岛南端的,而朝鲜半岛南端的发展却离不开中国。现在中国和南朝鲜人彼此越来越讨厌,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中国也许不太在意这种情况,但是你们南朝鲜能够无视这种情况吗?官*永远都是在装腔作势,表里不一,不仅仅中国官*是这样。所谓“中韩友好”在老百姓看来其实只是个遮羞布。现在中国人对南朝鲜人的憎恶要比建交前强烈得多。或者说这种讨厌和憎恶正开始于20年前。

有议论政协高官赵启正本人的:

赵主任是一位很优秀的官*,思维清晰且很干练。
这样的明白人多了,中国就容易被世界LI解和接受。
最反感那些虚荣自恋、自我中心、脑*里一桶浆煳的傻鸟了,那是文化低劣的症状。

这位赵主任喜爱说一套,做一套,两面派风格很明显.作为北京的代表人物,怎么对国内老百姓和国外国际人士讲的话这么两样呢?这就是卑鄙.
赵主任曾两泪汪汪地对日本人说,都是你们日本不好,甲午中日海战,让中国赔了这么多钱,所以日本发展了中国落后了呢.让日本人表面上无言以对,私下乱摇其头.

也有不满韩国记者其人的:

刚才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猜到肯定是刘尚哲写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刘尚哲这王八*,心*LI很黑暗,妒忌心很强烈,这不不利于身心健康.

就是这个刘尚哲,前两天还说什么长城是橡皮筋,恶意的歪曲历史,挑起中国民众与韩国人彼此之间的厌恶情绪,居然还舔着脸问,两国国民情绪疏远没有,够无耻的。

(中华网2012年5月10日文章《任何人敢登黄岩岛拆我标志,中国应当场击毙》插图:中国海军陆战队。文章写道:“维护主权就应该高调就应该勇于亮剑,一味委曲求全一味韬光养晦,一味无所作为,最最终的结果是领土丢失主权沦丧,妥协能解决问题吗?看看伊拉克南联盟利比亚那那个政权保住的?相反伊朗朝鲜虽然积贫积弱却依然健康地活着。从晚清到民国的一味中国对外国侵略忍让最终结果是民心尽失而亡国,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敢斗争的政权是不会长久的,中国在南海已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无所作为多年了,现在是中国有所作为的时候了。”“中国长期的以和为贵的策略已经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软弱的形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对于这些无赖国家,只有把它打痛了,它才会坐下来和你谈,只有让它知道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它才会和你谈,只有让它知道和中国动武会付出惨动代价它才会和你谈,现在是中国给这些无赖立规矩的时候了!!!”)

众说纷纭“韬光养晦”

FT中文网转载的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文章《“韬光养晦”的中西误读》(原载于2010年夏季号《公共外交季刊》)说,“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时至今日,“韬光养晦”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之一。

熊光楷上将的文章写道:

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不少西方人士在解读“韬光养晦”一词时,或多或少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甚至曲解的现象。这些错误的译法和解读又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以此来攻击抹黑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就专门引用并特别强调了邓小平同志过去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其中“韬光养晦”所用英文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即“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美国政府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采用了同样的英文表述。另外,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将“韬光养晦”译为“hide one'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ak”,意即“隐藏能力、假装弱小”;“conceal one's true intention”,意即“隐藏真实目的”;“hide one's ambitions and disguise its claws”,意即“隐藏野心、收起爪子”。以上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潜台词无外乎:“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

无庸置疑,上述这些解读完全歪曲了中国和平外交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实质,给我们的正常对外交往造成了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韬光养晦”之所以被西方曲解责难,一方面深刻反映了西方国家一些人士对华固有的政治战略偏见,以及少数反华势力顽固坚持的冷战思维,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国内对“韬光养晦”的翻译和解释存在疏漏与偏差有关。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对应的英文表述是“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

文章作者熊光楷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误解,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对“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的理解有误。从本质上说,“韬光养晦”是指行事低调、谦让。这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一种人生美德和哲学思想,不可等同于“阴谋”“钻营”等处世伎俩。二是对“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的理解有误。“韬光养晦”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战略方针,决非一时的策略和权宜之计。

(朝鲜日报:中国摆脱“韬光养晦”为时尚早。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战斗群效果图)

同年2月10日FT中文网发布的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文章《中国告别“韬光养晦”?》则说,许多人认为,中国正在采取一种不同以往的强硬外交姿态。与美国进行强硬对话,在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一触即发的中国颇受欢迎。在奥巴马政府批准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方案前,中国国内网站和一些报纸就已在兜售对相关美国公司进行制裁的主意了。

尽管这类言论是国内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但中国要是真的对美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那就是在玩火。最显而易见的风险是,中国对美国军火公司的制裁,可能成为引发贸易战的导火索之一。

而且北京方面更为强硬的姿态可能会破坏10多年来取得很大成功的外交策略,这一策略有助于维持中国经济的繁荣。北京方面通过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加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和对世界各地提供援助,化解了“中国威胁”可能导致的不少紧张关系。这一策略的基石是确保与美国的关系不致过僵。

在两年之前该文做出预测说:告别“韬光养晦”可能会导致许多国家对本国与中国交往的方式做出战术调整。虽然在头一年任期里,奥巴马政府曾强调与中国进行接触,但它的态度可能会变得更倾向于遏制中国。其它国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也可能有类似倾向。中国的中亚和东南亚邻国则会变得更加警惕,以免受制于中国。

文章最后写道: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不必再遵循政治家邓小平建议的“韬光养晦”策略。但中国领导人在考虑如何向外国施加更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必要问问自己:“为此而放弃一项制胜的策略,真的值得吗?”

韩国《朝鲜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2010年中国即已凭借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推行“强势”外交,进入2011年,中国不断出现反省脱离“韬光养晦”路线的声音。

文章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提出的外交方略,指导着目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却在2009年开始出现变化,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实力强大支持下的外交变得有礼有节,让一些国家产生“大国崛起”“强硬外交”的印象。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