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美之间真要战争?中国自有灵丹妙药(组图)

www.creaders.net | 2012-07-14 18:45:0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逸民综合报道:美中两国在太平洋的的利益冲突日趋严重。美中之间会爆发战争吗?战争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俄罗斯之声》中文网介绍说,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发表在《莫斯科新闻报》的文章一开始就不禁接连如此发问。

华盛顿解释说,为了保护海上航道安全需要增加美军在太平洋的存在。然而推行这一政策有可能导致美中之间爆发危险的冲突,南中国海就有可能成为战争策源地。中国同美国在本地区的盟友领土争端的激化有可能让这两个超级大国面临发生直接战争冲突的威胁。中国同菲律宾和越南争夺日趋激烈的西沙和南沙已成本地区紧张的主要原因。中国和日本围绕钓鱼岛及其周边水域的领土争端也日趋紧张。日本在18世纪90年代占领了这些岛屿。二战后到1970年这些岛屿连同钓鱼岛由美国管控,后来把管控权交给了日本人。东京与华盛顿签有日美安全条约,一旦日中因岛屿争端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人不得不进行干预。相形之下,台湾岛的紧张程度反而降低了。台北在美国默许下宣布独立而北京动用武力予以回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莫斯科新闻报》文章说,美国要插手中国同本地区国家的对抗的企图会很危险。美国已经习惯视整个太平洋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范围,要求中国尊重60年前建立起来的秩序。然而问题在于,60年前谁也没想到中国会变成一个经济大国,它也会出现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有美中参加的局部战争冲突无疑会给世界经济以残酷的打击。而臭名昭着的所谓的维护南中国海通航自由注定导致交通瘫痪。洛马诺夫在文章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美的幕后交锋也在柬埔寨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上展开,《独立报》这样写道。讨论的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中国与自己五个邻国在南中国海的争端。本来打算以东盟准备的南中国海国家行为准则为基础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对此建议的反应却模棱两可。中国把东盟国家形成统一立场的企图看成是对它的抗衡。他只准备在双边的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单独同每一个对岛屿宣布主权的国家进行谈判。美国在此情形下支持同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的立场。其实, 华盛顿是在利用各种矛盾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独立报》这样认为。

(俄罗斯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并非针对中国?)

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引人注目。据中评社香港7月15日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发表在《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的专文《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逻辑》认为,在几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逐渐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来,三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发展变化进程,越来越清晰地反映了这一大国关系传统逻辑的变化。

“中国追求的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这是最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最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新型大国关系。充分显示了,中国对于新型大国关系历史逻辑的尊重和肯定。但显然美国对于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前景疑虑重重,反映了美国仍然囿于大国关系的传统逻辑。”“完全可以预料,正如过去三十多年的中美关系,虽然摩擦、冲突不断,但始终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一样,未来时期的中美关系也将一直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即使发生重大曲折,甚至暂时逆转,也将持续向前发展。这是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逻辑,是不可阻挡的。”

作者认为,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中美这两个存在重大差异的大国的战略利益协调,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的中美共同利益,是实现中美战略利益协调的基础;而中美两国对这些共同利益的判断和认同,则是协调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三十多年来,虽然经历了多次曲折,但从总体上看,中美合作保持着较快发展的势头。现在的中美合作规模庞大、涉及的领域全面、合作的机制比较健全,已成为两国安全和发展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相互依存的大国关系模式?)

文章说,有一个现象十分值得重视,即在中美合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点上,都是美国首先采取行动。不仅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是这样,而且中美建交后的三十多年中,每一次重大冲突导致中美合作中断后的恢复也是这样。例如,1989年6月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后,几次派遣密使、特使访华,以修补中美关系;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以及2001年4月美国军用飞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后,美国多次道歉并做出赔偿,以及每次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后,美国都必定重申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独”的立场,等等。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特别是建交后三十多年中美合作持续、较快地加强,充分显示了中美战略互信的存在,及其对中美合作重大的前提性影响。近四十年期间的中美战略互信,以中美需要、愿意而且可以不断加强合作为主要内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战略互信的内涵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是,金融危机把美国的严重困难和明显弱点,清楚地暴露出来,而与此同时,中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提高,在严重的危机中显得更为突出。

这一变化在美国引起了关注和忧虑,并不是中国已经形成对美国严重的现实战略威胁,而是关注和忧虑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否将在不久的未来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形成严重挑战。2010年以后,美国的“重返亚洲”、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等重大举措,虽然有广泛的目的,并且美国一再强调“不是遏制中国”,但实际上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中美战略互信问题上关注的重点已经明显转变为,对方是否对自己构成战略威胁。

希拉里的“环中国行”中,不断对中国周边国家大加赞美,外界纷纷解读为这是对中国的“讽刺”)

于是中美关系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需要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2年5月3日,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提出,“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作者认为这是对当前和未来中美关系的规划,也是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历史逻辑的肯定。

在近现代的世界上,对抗冲突是大国关系的传统逻辑。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长达四十年的冷战,就是这种大国关系传统逻辑的集中表现。但是,中美建交后三十多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要素。

文章最后指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其它“新兴大国”有根本的不同,即中国是坚持和平发展而繁荣强大,成为“新兴大国”,也必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这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大背景上,最符合中国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所以,中国将始终坚持“不称霸”的根本原则,不会也不可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首先是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正如胡锦涛所说,“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中国追求的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