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今年都订定「女高男低」的录取分数标准,引发是「拯救男孩」还是「歧视女孩」的争议。
上海新民晚报、新华网等大陆媒体报导,「女高男低」、依性别划分不同录取分数标准,主要出现在少数语言科系,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阿拉伯语系、韩语系及乌克兰语系等。
在大陆,各大学录取学生,不同省分按人口比例提供不同名额,上海外国语大学近来公布廿个省市录取最低标中,有十二个省市出现「女高男低」的情况,其中,广西文科录取最低标,女生高出男生达六十五分,差距最大;在给黑龙江省的名额中,理科录取最低标男生较女生高两分,是唯一的「男高女低」。
为何最低录取分数男女有别?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表示,个别省市过去曾出现只招到女生以及某些科系全都是女生的情况,「一个科系全招女生或全招男生不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不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上海学生的分数,则是男女相同,今年招收男生比例逾三成。
专家表示,男女分数线不同的现象早已存在,但社会忽视这个客观事实。如果按照同分录取标准,在某些专业将是女生「一统天下」,男生弱势局面就无法改变。「承认男女间的差别,其实是一种起点公平的表现。」
专家认为,「男孩危机」不宜放大也不能忽视。既然在性别比拼上处于弱势,用制度善意给予特别救济并无不可。承认「男孩危机」就如同当年正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弱势一样,现在必须保护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