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底力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改)新政,备受各界注目,但和其另一重大政治部署「三打两建」运动一样,杂音不少。有党内保守意见称维权类NGO多与境外有联系,不容「收编」;甚至认为NGO直接註册变相走向「结社自由」,长远为政治稳定带来威胁。
经过10多年发展,内地劳工维权形成「珠三角模式」:众多NGO介入,工人采用示威等抗争手段,通过法律打官司维护权益等,这与广东政府对维权「容忍度」较高有关。同样外来民工众多的长三角,则多由政府介入调停。
但广东经过去年潮州、广州多宗严重骚乱后,决心进一步推动社改。汪洋认为,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掌握社会动态,能及时反映群众的唿声和社会的需求,在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和协调等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樑。因此,「收编」NGO成为省委社改方向之一。
省内维权人士分析,重庆以唱红打黑取悦基层营造幸福感后,汪洋一直都在找寻改革新路,而社改及「三打两建」就是其打造「幸福广东」的利器,特别在薄熙来倒台后,更显耀眼。
中央的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基本任务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4种体制改革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但该规划过后,政改及社改仍不如人意,身负国家改革重任的广东,社改新政当然激起党内及社会期待。有维权人士认为,目前是人存政举,「以后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