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人唱歌难听被砍死 戾气蔓延中美日

www.creaders.net | 2012-09-15 22:59:3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上官天乙综合报道:云南昆明的都市时报16日披露,前晚,来自东川的小张和弟弟在官渡古镇中心广场看到路边有个可以点歌的卡拉OK摊点,两人一高兴就点了两首歌。没想到哥哥刚开口还没唱上几句,就来了一伙陌生人骂小张唱得太难听。哥俩不服气就对骂起来。又没想到的是就为这么点小争吵,对方随后邀来十多个拿着刀的人,对他们一顿乱砍。小张为了保护弟弟身中数刀倒在地上,不幸身亡。

同样因为唱歌起争执,王先生在8月9日的上海被开水烫伤住院。解放牛网记者赶到急诊室亲眼得见其全身多处烫得皮肤通红,正在接受输液。据王先生的朋友介绍,意外发生在晚上9点30分左右,来自安徽的42岁王先生和几个朋友在一家KTV唱歌,结账时,因费用问题与老板发生纠纷。“老板一怒之下,竟叫员工拿来一个热水瓶,把滚烫的水泼在王某身上。顿时,王某疼得惨叫,身上多处被烫伤。”

医生诊断发现,王先生的颈部、背部、手部多处被烫伤,二度烫伤面积达20%。

但KTV老板否认指使员工用开水烫伤王先生。警方表示,由于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责任在谁需要进一步调查。

再往前两个月,山东青岛李沧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个因聚餐唱歌没钱持刀抢劫路人的离奇案件。涉案的12名90后男生都是在校学生,最小的仅有14岁。据齐鲁晚报报道,事发于去年12月2日晚8点左右,高二男生小徐与其他哥们一行12人聚餐唱歌时发觉没钱了,有意抢点钱花。不料大家合伙持刀抢劫路人汤某时遭到反抗,便对汤某拳打脚踢,并用砍刀将其砍伤,成功抢得20多元。

9月7日自由亚洲电台的周末茶馆节目主持人唐琪薇发表感慨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什么原因,中国人最近特别爱生气,前两天两名乘坐瑞士航空的中国乘客因为座椅靠背问题引发斗殴,最终导致这架客机返航;排队等出租车,有人插队,就被拳脚相加;小伙子没有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也被脸扇5个耳光;更有甚者,自己孩子的工作问题没有解决,就向领导扔燃烧弹。网上把这些动辄暴跳如雷的行为叫做戾气。

(环球时报:日本也弥漫着一股社会戾气。2008年6月8日中午,东京秋叶原发生杀人血案,“80后”青年加藤智大因与同事关系僵化产生厌世情绪,他在闹市驾驶卡车撞击、挥刀砍杀路人,最终造成7死10伤。)

其实中国人“戾气”肆虐以致引起有识者关注并不只是最近才有的新鲜事。2008年3月13日一个网名为“堂吉诃德”的博客早就以《中国人的戾气!》为题做过一番专门探讨。文章说所谓戾气首先是一种不平之气,但这种不平又不公平,又是一股不正之气。网络正越来越成为这种戾气的发泄场,三个当红女星的遭遇就是例证。
 
第一个女星是赵薇,当初因《还珠格格》红遍中国。“堂吉诃德”说起初也没怎么在乎赵薇,偶然看过一次对她的访谈才发现,其人很聪明,也很达观,关键是很纯净。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因为穿过据说印有日本海军军旗的衣服而大遭挞伐,甚至遭人泼粪。
 
第二个是章子怡,据说很多人都不喜欢她。
 
第三个是汤唯。多大岁数了,才碰上一个好角色,出名了,可是立马诋毁伴随而至。

于是中国的“堂吉诃德”写道,“她们几个女性都可谓红颜,都曾被命运垂青,可是因此就招致妒嫉和詈骂。”

今年9月15日北青网发布的李星文“今日社评”文章则把近一段时间海内外中国人就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事件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爱国热情”与“戾气”扯上了不清不白的关系。

(中国的“堂吉诃德”:赵薇其人很聪明,也很达观,关键是很纯净。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因为穿过据说印有日本海军军旗的衣服而大遭挞伐,甚至遭人泼粪。)

文章列举的非理性抗议活动包括: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高涨,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某些地方发生了袭击日本人的过激行为。“至于说烧毁和打砸日系汽车,更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就算损毁自己的车,这种当街作秀式的演示,也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网络娱乐事件,有几个人会打心眼儿里佩服这种行为,因此而增进爱国之心?而那些在戾气驱使下砸毁别人汽车的人,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文章强调“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也是一种有边界的行为,表达爱国热情不能悖逆公序良俗,更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否则就会亲者痛、仇者快。”

9月11日环球网转载的澳门日报文章《实现社会公平方可化解民间戾气》说,最近,打架、斗殴、搧耳光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主角不光有升斗小民,还有文官武将;不光在地上打,还打到九霄云外;甚至从国内打到国外。

文章认为,一些人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反映出社会存在戾气。中国内地社会存在戾气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之殇。由于财富分配不均,一些弱势群体出现挫折感、不安感和无助感,对现实社会存在不满。加之一些掌握公权力和财富的人以权力和金钱破坏维系社会和谐运转的规则,侵害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面对这种侵害和挤压,民众不可能不反弹,这种反弹的力量最后演变成“以暴易暴”。

(环球时报:奸杀英国籍女教师的日本青年市桥达也在2009年落网后,把作案和靠整容逃亡的经历写成书,并在半年内赚取了1000万日元的版税。有一批日本女网民在网上向市桥示爱。有网民表示,市桥被捕时的容貌神似一个着名的演员兼小说家,有种颓废美感,因此“很想嫁给他”。)

中国内地社会戾气还来自于一些部门的暴力执法。近年,一些城管、工商、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欠缺以人为本的精神,以致出现粗暴对待小贩、刑讯逼供等问题,在民众中影响很坏。

另外,社会戾气是社会法制不健全和缺乏人文关怀的后果。当民众遭遇不公,通过正当管道无法伸张正义,而又没有法律保护和有效的社会调解之时,那么剩下的只有自己的“拳头”了。

归根结底,戾气是经济发展过快与道德建设断裂的产物,也是社会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的苦果。古人说中庸之道能化戾气生祥和。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之下,唯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够抚平人们的焦虑与狂躁。

要消除戾气,迎来祥和,每一个社会角色还需负起该负的责任。决策层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遏止腐败之风,解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各级官员要遵纪守法,为民表率,强化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为富者要多行善举,扶助弱者;老百姓不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

9月14日财讯网西西撰写的文章则把搜寻“戾气”的目光转向国外,认为“近期日本政府围绕钓鱼岛频频上演一幕幕闹剧,而这背后其实折射了日本政坛戾气丛生的现象。”

文章说日本政坛的戾气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跟日本经济多年的持续低迷有关。日本在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事实上并没有找到一条经济增长的新路。与此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日本政府已经疲于应对国内所面临的经济难题。

(市桥达也被抓捕归案)

此前就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造成了日本政府现在的偏激举动,也使得日本政坛右翼化趋势严重。但是,低迷的经济或许只是一个诱因。

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力图恢复经济的措施可能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使得民众对政府经济举措的态度逐渐冷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富有强烈政治意味和民族主义色彩的举措相比之下似乎对民众有着更好的吸引力。一些政治人物出于获得更大政治利益的考虑便开始了“轻经济重政治”的政策转向,其中一些人士甚至倾向了富有右翼色彩的政策举措。

另外,日本党派和政治派系增加,一些政治人物为了自身政治前途考虑频繁地更换派系或者组建新党,这造成了政局的不稳。有政治分析人士批评说,日本的政客近些年更加关注自己是否能够“掌权”,而不是可以带给日本多大改变。他们擅长攻击对手,而从不考虑自己该怎样做。而比拼对外政策强势也成为了一些政客惯用的伎俩。

目前日本政府正是希望制造外部事件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日本今年以来屡次制造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正是希望以此显示政府的强势,以求换取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14日环球网发布的环球时报题为《东西方国家都容不下社会戾气》文章更显示出要把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戾气”来个一勺烩的罕见高度和气势。

文章一开始就列举大量事例说明“一股股暴戾之气正像幽灵一样在很多国家蔓延”:有人为发泄不满采取的极端言行,居然在网络时代可以引来一些人的“叫好”甚至欢唿。在中东,有网民为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9月11日的抗议潮中被炸死拍手称快。在日本,变态的女网民把滥杀无辜者捧为“型男”,纷纷示爱。在美国,穆斯林无端承受着社会戾气带来的歧视。在欧洲,趁火打劫有时竟成“正义之举”。在中国,一些“确有冤屈”的人报复社会时采取的极端行为,也会得到某些人的“赞许”。

文章断言,这股不良社会风气产生的原因在促使各国政府反思。同时,在东西方国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鼓励极端言行的舆论氛围最终损害的都是社会的长远利益。为挽救“社会良心”,各国都在苦寻对策。

(被市桥杀害的林赛·霍克)

文章引述德国柏林社会学家马塞尔·哈森的话说,社会戾气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不仅中国有,西方国家也有。在欧洲,欧债危机导致各国经济衰退,出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矛盾,引发部分民众情绪失控。在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会出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民众认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司法不公、分配不公等深层次矛盾。但相似之处是,这些社会情绪借助网络有蔓延之势。

文章特别指出,近年来,美国的社会矛盾多源于贫富差距扩大、族裔冲突、宗教和文化碰撞以及社会价值理念不同。蝙蝠侠电影放映时的杀戮、锡克寺庙门口的枪杀和不断发生的枪击案件,似乎表明悲观情绪正在美国蔓延。在美国,也不时有对极端暴力行为的纵容和辩护之声。

美国社会的暴戾之气很多时候还有更复杂的原因。美国皮尤中心今年6月发表的一份民调显示,与过去25年的任何时期相比,目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因党派之争而产生严重的极化现象。如在堕胎问题上,保守派和自由派各执己见,甚至发生过堕胎医生在参加宗教活动时被反堕胎人士枪杀,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被炸、被烧等极端案例。有分析认为,美国两党的极端意见渗入到普通民众中,政治精英设置议程并且强迫普通民众做出极端选择。加之偏左或偏右的媒体不断煽风点火,社交网络又使得持有极端意见的人方便交流,更加强化了他们心里的极端观点。

环球时报也介绍了国际媒体对于中国社会一些极端社会情绪的议论。如韩国《每日经济》2010年曾评论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底层弱势群体不断积压着自己的愤怒,一旦遇到事情就会爆发,但“轻视人命”的风潮不应随意扩散。奥地利新闻报8月3日报道说,“中国人在网络上表示不满”,在任何国家,社交网站都没有像中国那样应用广泛。中国民众对环境污染、工资拖欠、野蛮执法、土地强征等问题的不满如果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容易演变为对抗行为。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去年5月曾在题为“五道杠:中国年轻政治新星”一文中说,中国互联网热议一个13岁“政治神童”,不少网民对这个少年戴的“五道杠”甚至长相冷嘲热讽。但人们把对官场的不满加在一个孩子身上,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是不道德的。

(市桥达也)

文章说如何以更好方式妥善处理社会戾气正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去年8月,美国白宫发布防范国内暴力极端主义的新战略,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参与性,而联邦政府扮演支持和辅助的角色。根据这个新战略,社区是发现、应对暴力极端主义威胁的最佳层面。在支持以社区为核心的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工作中,联邦政府也需要与居民积极互动、密切监视网络、提供必要的支持。

德国社会学家哈森认为,相对中国来说,德国人碰到不满事件往往寻求法律。德国有很多机构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可以避免民众与政府的矛盾激化。德国主流媒体也会扮演“灭火器”作用,及时对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帮民众进行理性分析。遇到潜在的社会危机时,德国的学者、名流也会出来扮演“社会良心”的作用,平息矛盾。哈森告诉记者,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单位,如果确实有失职问题,应及时进行真诚道歉,说明情况。但如果有人恶意煽动或伤及无辜,也要依法处理。

文章特别指出社会戾气多存在于网络之中。曾供职于北海道网走市社会科的主管石冢贵子女士告诉记者,在日本,为极端行为叫好的社会现象主要集中在网络上,而日本对网络的管理存在疏漏,有些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去年7月挪威发生爆炸和枪击案后,有暴力倾向的德国极右翼组织利用社交网络、网络电台等途径,借机宣传新纳粹主义。实际上,在德国宣扬纳粹不仅受到舆论批判,重则还会被判刑。德国《图片报》当时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针对网络上的极端主义言论和宣扬暴力的内容,德国警方和宪法保护机构应加强管理措施,及时删除或屏蔽网络上的相关内容。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不鼓励社会暴戾之气和压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在各国都能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