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报:解放军“毛泽东化”令西方敌对势力惧怕
一
历史的发展虽然漫长,但大国崛起往往发生在风云际会的一个关键时段。
2002——2012,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的10年,对我们国家、我们军队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单元”。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创造历史的方式和展示力量的途径。回望这10年我军发展历程,首次远洋护航、跨区机动演练、境外联合军演、国际维和行动、“北斗”组网运行、航母交接入列……从这一个个标志性事件中,人们不难感受到,走过85年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转型。
变革熔铸辉煌,转型彰显自信。这是“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的10年,也是给未来带来新的启迪和希望的10年。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人民军队变革转型、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从何而来,大国崛起的军事实力从何而来,我军官兵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何而来?
追寻10年大跨越、大发展的轨迹,我们找到了答案:正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正是作为科学发展观“军事篇”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指引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资料图:毛泽东
二
马克思说过,“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一支军队要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停止军事思想的创新。
正因为创建了曾被恩格斯誉为“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战略战术思想,古罗马军队雄视世界数百年而不衰。正由于沿袭滞后的军事理念和战略战术,当时的GDP占全球近1/3的大清帝国遭遇军事上的惨败。
时移世异,世异备变。
时者,势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多极化,演绎国际新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孕育时代新课题。
理论上的穿透力,来自思想上的洞察力。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安宁,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世界军事变革大潮涌起新的质变的浪花,加速军队转型、打造新型军事能力,成为全球范围军事领域的普遍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军建设正处于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社会变革深化期、军事变革攻坚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期“三个时期”并行叠加,军事转型与社会转型“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双重任务”交织互动,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而又色彩斑斓的复杂气象。
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当代中国军事不可避免地面对诸多矛盾,主要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矛盾。勇立时代变革的潮头,破解当代中国军事的主要矛盾,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军队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必然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提出急切唿唤。
时势飞变,历史留给我们的机遇已经不多。大国崛起,军事上面临的挑战是绕不过去的。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我军建设所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阶段性特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胡锦涛关于在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军事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创造精神,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战略决定成败。历史关头的重大战略抉择,关乎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兴衰存亡。胡主席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军队建设战略的新要求,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刻阐明“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充实完善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这是10年来我军进行战略谋划、实施正确战略指导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框架。
大视野催生大战略,大战略推动大发展。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高屋建瓴,谋深虑远,凝结着我们党指导中国军事实践的高超战略智慧。胡锦涛关于在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军事思想、D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JZ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实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引擎和行动指南。
三
党的旗帜就是军队的旗帜。
我军发展史上,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起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助推国防和军队建设大步向前发展。
2005年底,适逢国家“十五”计划收官、“十一五”规划开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并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领域”。
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的确立,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的确立,谱写了人民军队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
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尊重广大官兵主体地位,激发出官兵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力;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强化质量效益观念,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
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理论在实践中升华,认识在实践中深化。2010年底,胡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鲜明地提出: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一个主题、一个主线,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和“必由之路”,为加快军队转型奠定了理论根基,为推动我军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定时代的作战方式,是一定时代生产方式在军事领域里的体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是军队战斗力从一种质向另一种质跃迁转化的路径、方法的集合。世界军事发展史表明,人类每一次技术革命的狂飙,必然掀起军事变革的巨澜,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嬗变,而每一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刷新,必然开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从巴格达夜空的“雳闪”到“奥德赛黎明”的烽烟,现代战争信息主导的全新作战样式,体系破袭、快速精准、非对称的打击理念,资源聚合、效能耦合、系统融合的运转方式,让机械化时代基于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简单复制提振战斗力的生成模式走到了历史尽头。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信息在战斗力生成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使信息系统像神经中枢一般,纵横八荒、通达多维,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一个“转变”,一个“加快”,意旨深远,力重千钧。从平台主导转向信息主导,从铁甲奔流的机械化转向无网不胜的信息化,是人民军队面向未来、面对挑战的一场集体“赶考”,是塑造新质战斗力的一次主动“淬火”,是实现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抉择。
思想的风帆高扬,转变的鼙鼓隆响。10年间,我军战斗力生成的重心正发生新的变化:从关注战斗力要素的数量规模,转向关注战斗力要素的性质与质量;从关注作战单元的结构,转向关注作战体系的优化;从关注传统军事力量规模,转向关注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不断由理论探索向实践运用转化。网上演兵、集成训练、跨区拉动、联演联训,战场感知、聚合控制、信息对抗、高效打击,勾勒出一幅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
聚焦信息化,部队战斗力在加快转变中悄然跃升。今天,人民解放军已由过去的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四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荣光。
军队的历史使命,是军队在一定历史阶段基本任务的总概括,规定着军队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在军事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与时代同步的历史使命来牵引。
2004年年末,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出新的科学概括——
“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与时俱进,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军队历史使命来自于党的历史任务,植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熔铸于当代中国新的军事实践。从此,“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描绘了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新的恢宏画卷。
——在震区的断壁残垣上,子弟兵以血肉之躯挺起不屈的民族嵴梁。
——在亚丁湾的茫茫大海上,高扬的八一军旗昭示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新担当。
——在异国硝烟弥漫的土地上,中国“蓝盔部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新盾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逻辑关联。
职能托起担当,使命开拓未来。
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军担负的职能任务开辟了新的领域,搭建了新的平台。守疆固土不再是当代中国军队建设发展的唯一选项,“海天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等,都摄入当代军人的视线之中。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延伸到哪里,军队的使命任务就要拓展到哪里。
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军能力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扩展了发展空间。新的使命催生新的军事需求,新的军事需求锻造新的军事能力。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也推动我军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的历史使命,拓宽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视野,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提供了战略指导。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确保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终极目的。
新的历史使命,还拓展了我军作为一支大国军队承担国际责任的视域。不再以“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而自缚,中国军队在国际军事合作、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
从“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新的历史使命不仅连接过去与未来,也将现在凝聚成意味深长的历史瞬间。
使命是对未来的承诺,使命是肩头的责任。在风云激荡的历史时空中,崇高的历史使命砥砺我军前行!
五
强军之路,靠什么指引方向?迢迢征途,靠什么凝聚力量?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军队的传家之宝。
在继承中发展,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创新,政治优势永葆生机。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底色”和“基因”,也是科学发展观“军事篇”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在基层连队、在领导机关、在军队的许多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反复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根本宗旨”……
10年间,国内外环境变了,军队使命任务拓展了,兵员成分变了,社会价值取向多样了,但历史是多维的交错,变中亦有未变,转型不忘坚守。
由“支部建在连上”开创的逐步丰富完善的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永远是我们这支军队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胜利之旗。
走进座座军营,首先映入眼帘的醒目标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诠释了当代中国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貌。
胡主席倡导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二十个字,高度凝练,字字千钧,句句警策,标志着当代中国军人有了属于自己、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价值宣言。
把眼光投向历史深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元素,早已融进了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随着学习培育的深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显示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强大威力。
一支军队拥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
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站在党的旗帜下,培育和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胡主席把我军优良革命传统高度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新的军事实践不断赋予我军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
“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令西方敌对势力惧怕的“毛泽东化”,其实,就是中国军队特有的思想政治建设。
着眼于“三个确保”——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不断夯实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把党的建设作为军队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来抓,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我军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力加强基层建设,军队的战斗力基础更加牢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理想穿越历史,精神辉映未来。《六韬》有言:“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正是独特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了中国军队信仰统一、步调一致,达到古往今来军事家们梦寐以求之“一”的境界。
世界上不是有人一直在求解中国军队“谜一般的东方精神”吗?真正搞明白了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就懂得了中国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六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这样论述为政之道:“足兵,足食,民之信也。”千年智慧,今犹可鉴。
富国强军、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百折不回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事业和抱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中央和胡主席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继承、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历史任务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
富国强军,国之大略。如鹰之两翼、车之双轮,须臾不可割裂分弃。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樊篱,发展失去安全护佑,最终可能国将不国。大宋王朝富甲天下却屡遭欺凌直至亡国,为这一历史教训作了最惨痛、最深刻的注脚。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大国不等于强国,富国也不等于强国。怎样在发展与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发力点?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始终是考验我们党战略智慧的重大问题。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语中的: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看似一字之变,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战略内涵。
军民融合,打通市场与战场,将两个“场”的能量与需求,通过国家的意志、技术的规制以及战略的筹划聚合集成为一个统一的能量场、一个更大的共同体,实现了信息时代对国家力量的体系表达,为富国强军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的最高目标,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实现路径。
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与发展,使得军民两用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比率已达80%以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为军民融合提供了更加充沛有利的条件,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节能增效、扩容增速,不但可能,而且可为;不仅时在必须,而且势在必行。
富国强军搭台定音,军民融合大戏连连。迄今,我国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与军队签约的全国普通高校达117所,累计培养国防生约9万余人;全军已有60多万官兵的饮食保障、1500多个单位的商业服务、5200多个营区的物业管理实行了社会化保障。随着《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政策的出台实施,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将越走越宽广。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全面禁止中国手机?无数华人手机突然全变砖 |
2 | 35岁女子上班一直出现“性高潮” 看医生才 |
3 | 蔡奇吹捧习近平,也降调了 |
4 | 朱镕基两字炮轰央视:“狗屁!” |
5 | 反正已经不要脸了,索性直接不要脸到底吧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果然被割了!第一批特斯拉开始换电池 费用 |
2 | 习批示密件流出 巨变在即 |
3 | 坏消息接二连三,马斯克摊上大事了 |
4 | 又一元老家族亮相 习是真急了 |
5 | 全面禁止中国手机?无数华人手机突然全变砖 |
6 | 35岁女子上班一直出现“性高潮” 看医生才 |
7 | 蔡奇吹捧习近平,也降调了 |
8 | 朱镕基两字炮轰央视:“狗屁!” |
9 | 反正已经不要脸了,索性直接不要脸到底吧 |
10 | 克林顿对哈里斯致命一击 杀伤力超过拜登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