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总向邓像敬花篮后 在雕像背后栽下一棵树

www.creaders.net | 2012-12-09 21:36:04  济南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12月8日,习近平来到深圳市莲花山,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习近平表示,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

  坚定不移改革开放,而且要有新开拓

  12月8日上午9点55分,习近平来到深圳市莲花山邓小平雕像前,在这里进行了敬献花篮仪式。习近平缓步走上台阶,来到了邓小平的雕像前,伸出双手细心地整理了花篮两边的绸带。随后,在习近平带领下,在场的所有官员向邓小平雕像鞠躬。

  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来到人群当中,与群众进行了互动。习近平表示,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

  陪同习近平的除了有当地的官员以外,还有四位老同志,这四位老同志恰好是当年陪同邓小平南巡的广东官员。习近平说,从目前党的政策方针来看,坚持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他指出,深圳在整个过去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希望,深圳和广东在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结束了差不多15分钟的仪式之后,习近平来到了邓小平雕像背后的树林,栽下了一棵树,随后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现场没铺红地毯,没有请群众离场

  从安防到现场布置,这次敬献花篮活动体现出诸多变化。也有现场群众用“亲切”来形容习近平给自己的感觉。

  在敬献花篮现场,没有铺设红地毯。一位在莲花山旁边居住的老人说,他曾经见过几次高官前来敬献花篮,但是每一次都有红地毯。老人认为,这一次仅从没有红地毯这个细节,就能看出习近平的亲民风格。

  还有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透露,以前都会在现场铺上红地毯,并且戒备森严。这次习近平前来,现场既没有铺红地毯、也没有请群众离场,习近平的亲民风格显露无疑。

  现场还有一位来自四川的老人,他说自己是来深圳游玩的,并不知道习近平会来这儿敬献花篮。到现场以后,老人并没有受到阻拦,而现场聚集了超过 300名群众。习近平在献花篮仪式结束后,有一个和群众互动的环节;尽管大部分对话还是在他和几位老同志之间展开的,但是习近平对于群众对他的唿喊都是报以微笑,并挥手致意。

  勉励村民继续走邓小平道路

  8日,习近平还来到罗湖渔民村探访居民。而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84年也曾来过这个“万元户村”探访。习近平勉励村民要继续走邓小平的道路,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在罗湖渔民村参观邓小平当年到村内探访的展板。其间,习近平探访了村民邓国华一家六口,邓国华形容习近平“为人亲切平和,又关心民生”,期望他日后可以带领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好。 (宗合)

  《深圳特区报》重发20年前评论文章:

  多干实事

  时报综合消息 12月8日,《深圳特区报》3版刊发了曾于1992年2月26日刊发过的评论文章:《多干实事》。编者按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1月29日,习近平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了这句话。20年前的春天,《深圳特区报》连续刊发“猴年新春八评”。其中,第四篇《多干实事》,强调的就是特区事业的发展要靠实干。评论中的观点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依然发人深省。

  多干实事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言行之间,行重于言。

  干,才是改造世界的直接力量。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纲领、路线的重要性。

  多干实事,首先,领导干部就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实事,突破工作中的难点和“死角”,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现在的问题是,会议越开越多,应酬越搞越多,文章越写越长,所谓“两多一长”。而且,屡刹不住,屡禁不止,几近泛滥。原因何在?从心态上看,这里面有心存眷恋、不忍“割爱”者;有司空见惯、无足挂齿者;有抵制乏力、徒唤奈何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中,似是而非的歪理也不少,比如,开会不多似乎没做什么工作;文章不长似乎显示不出水平;新张周年不搞剪彩庆典是有失体面;上级不到场就是不支持、不重视,下级不迎送陪同就是不尊重、不热情。如此等等,相互感染,彼此攀比,因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便大行其道。试想,白天下“会海”,晚上上“文山”,中间赶应酬,剪彩宴请、送往迎来,能有多少时间专心致志干实事呢!又谈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以改革的精神,刮骨疗毒,干点实事。

  多干实事,就要谦虚谨慎,切不可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到处张扬,吹嘘自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原载《深圳特区报》1992年2月26日,有删节)

  反腐印记贯穿习近平从政生涯

  拎着乌纱帽干事不捂着乌纱帽做官

  “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习近平的铿锵话语,让民众对中央打击腐败的力度和广度充满期待。纵观习近平的从政生涯,反腐败的印记始终贯穿其中。

  主政宁德9个月查处441人

  1988年,习近平在厦门市副市长的任上被调往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党政干部违法占地盖私房成风,百姓反应很大。习近平决定把严肃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据《闽东报》报道,1989年1到9月,习近平就查处441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8人,科局级77 人,还涉及2000多名官员。

  当时有人认为这样做会得罪当地党员干部,他却不以为然。习近平在地委工作会议上说:“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你违纪违法占地盖房,为一己之私破坏了党的权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党,得罪了人民,得罪了党纪国法,而不是代表党和人民利益查处你的干部得罪了你。”他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有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我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300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

  1980年代末期,沿海地区曾兴起下海经商热潮,宁德官员也有不少人意欲为之。习近平当时在柘荣县考察时告诫官员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拎着乌纱帽干事,不捂着乌纱帽做官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在《浙江日报》头版开有《之江新语》专栏。《之江新语》中涉及廉洁和反腐的短评有6篇,分别是《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关口前移》、《惩防并举、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要“干事”,更要“干净”》、《做人与做官》等。《之江新语》中涉及干部问题的文章有36篇。2004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省一次党内重要会议上,语重心长地与参加会议的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共勉: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

  “足坛打黑斗士”曾致信习近平

  就在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前中国足协高官与陆俊等黑哨被押上审判台时,不少人有疑问:为何这场风暴来得如此汹涌勐烈?直到有“中国足坛打黑第一斗士”之称的前浙江体育局局长陈培德披露,自己曾就中国体育反腐致信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大家才豁然开朗。 (据《海峡都市报》)

  最新动态

  昨晚离开深圳,抵达珠海

  据了解,习近平一行结束了在深圳的访问之后,于8日傍晚抵达珠海,习近平参观了横琴新区展示厅,听取当地官员介绍发展规划和进展。而车队之前到过贯通珠海和澳门的莲花大桥,并且在中途折返。据介绍,习近平很可能接下来前往广州。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俄万字联合声明 重要“1句话”失踪
2 一声叹息,再跌下去,中产都要返贫了
3 接下来的涨价潮,会让你目瞪口呆…
4 两大独裁者 向全世界发出信号
5 我在上海开出租,从车后座偷听到了无数人间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官媒发了一张照片 习近平偷偷默认了?
2 全家长期吃“自制馄饨” 全都确诊胰腺癌
3 这几个坎 习普迈不过去了
4 突发!这国总理遇刺 身中数枪 生命垂危
5 斯洛伐克暗杀事件 传递了2个很不祥的信号
6 惊爆:中共特工要直接从台湾绑人回大陆
7 中俄万字联合声明 重要“1句话”失踪
8 一声叹息,再跌下去,中产都要返贫了
9 快讯!中国移民管理局:这些外国旅行者入境
10 特斯拉高速冲撞“到处都是尸体”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蓬佩奥是个好同志 山蛟龙
2 关于毛泽东离弃杨开慧的一点资 范学德2
3 辛峰:不要把加拿大中国专业人 万维网友来
4 一群蠢人 体育老师
5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 高伐林
6 何与怀:还记得,那些孩子瞬间 万维网友来
7 关于数学,胡锡进可以闭嘴了! 汪翔
8 十发九中知名教授:米国大选谁 随意生活
9 李大姑娘 席琳
10 邻家女孩 枫雪故都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坚持“大选舞弊论”对川普不利 渔阳山人
2 十发九中知名教授:米国大选谁 随意生活
3 一群蠢人 体育老师
4 美国真的会出兵保护台湾吗? 山蛟龙
5 蓬佩奥是个好同志 山蛟龙
6 川普封口费控辩双方的攻防策略 右撇子
7 怎么就我一个人愤怒? 老農民
8 中共航母的软肋 山蛟龙
9 汽车关税的三十年河东 白草
10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 高伐林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