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温家宝。
回顾这十年,温家宝为取消农业税立下功劳,勤勉的四处奔走处理公共事务,但更多的则是物价居高不下,房价成倍上涨,贫富差距的无限拉大。其执政态度也从“我可以负责”转变为公众眼中的“我无能为力”,此次的报告温家宝亦自省道:“我虽然尽力了,但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好,希望得到宽恕”。温深谙“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博得了不少同情,但舆论中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声仍是此消彼长。
秘书出身 术业有别难专攻
公开简历显示,温家宝是地质专业出身,早年一直在甘肃省从事地质工作,后经推荐进入中央地矿部党委工作,随后历任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秘书工作,每一次政治风向转变他都“站对了队”,直至成为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可以说,其最擅长的仅仅是协调,而不是决策。对于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总理一职,温家宝是确确实实的门外汉,此外,长期任职大秘工作的温家宝也着实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使其很难摸清基层实情,极容易只看到表面现象。
温家宝和汪洋的一次对垒事件就凸显了该问题致命性。有报道记述,汪洋于2007年底上任广东省委书记后,大力推行“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计划,藉此淘汰难以为继的高污染、低附加价值企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数千家中小企业倒闭。遂温家宝两访广东要求停止改革,称“不能再有企业倒闭”,明白表示要广东加大加快扶持中小企业,其立场显然不是站在经济角度,而是在精算一笔政治帐——社会稳定与民心向背。
对于温家宝的畏缩态度,汪洋正面反驳称“不能盲目地拯救落后产业”,并坚持说:“广东改革开放30年,走的是自己的路”,现在仍然是这样,应秉持“敢为天下先”、“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精神,“走我们自己的路”。直至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了汪洋的文章,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决不能盲目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此事才以汪洋的胜利终结。
而在此轮金融危机中,温家宝为保增长豪掷40,000亿人民币,由此造成通胀和底层民众困苦的后果。对此有学者总结,温已形成一种习惯,当政府出现信任危机的时候,总是先以超常的速度和能量推出一些极端的措施,不但灭火,还兼收民心。而对措施的可行性和正反的实际效果却没有细加权衡。
从现时的用人制度看,中共正极力避免出现温家宝这类有“致命伤”在身的领导人进入决策层。
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成为晋升要职的“敲门砖”,如两会后将接任温家宝总理一职的李克强,除却有两省大员的地方经验,还是一名经济学博士,成为决策层术业专攻的代表性人物。
经济难发力 施“政改”迷魂阵
由上述事件也可以看出,一边是中国喊了二十余年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边是中国经济容不得半点向下的趋势,在道路的决策中温家宝显得力不从心,中国经济依旧飞速发展至今还依赖于改革开放的惯性。但值得一提的是,温家宝在任期内打破不谈政治改革的惯例,成为继胡耀邦后唯一多次提出政改主张的在位中共领导人。他多次的慷慨陈词“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对腐败官僚体系的勐烈抨击,将政改的舆论唿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0年是温家宝政改唿声喊得最彻底的一年,这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21周年。温家宝出人意料地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文章,文章里温家宝避免了提到改革,只是缅怀和颂扬了胡耀邦“深入群众”的亲民作风,鉴于民众心目中胡耀邦的“改革特质”以及温与胡的关系,文章还是引得外界纷纷猜测其动机是唿吁政改。
但有接近胡耀邦家人的知情人透露,在胡家人眼里,温家宝并不是他表面打扮的那样尊敬胡耀邦,关心胡耀邦的家人。无论是作为中办主任的温家宝,还是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还是现今中国最有实权的总理温家宝,平时对胡家的事并不关心,不仅对胡家的事视若不见,有时还阳奉阴违,答应的很痛快但就是拖着不办。由此,温家宝继承胡耀邦遗志的说法似乎失去了根基。
有分析就认为,在政改问题上,温家宝明知上有牵制,下有抵制,而自己力量又弱,反复出来唿吁是为了讨好百姓,但能出来就是值得称赞的。也有学者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制止体制改革之间还还存在一个社会建设层面,若中国改革贸然跨越它、漠视它,从经济体制改革直接进入政治改革,不符合改革渐进的原则。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介统领中国经济的国务院总理,矛盾不断积聚的本职工作不断遭指摘,副业“政改”却成为其唯一的政治符号,难免给人以转移公众视线的感觉,而比较实质的方面,如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等却不断遭遇难产,收入分配改革更是无从谈起。
为利益集团左右遭诟病
曾有舆论认为,温家宝领导的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忽冷忽热,并为既得利益集团左右,使中国的经济一团乱。这些利益集团主要指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群体。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政府可以置全局与长远利益于不顾,所谓协调各阶层利益的举措,完全丧失公正中立的权威立场。
曾有报道指出,泡沫化楼市绑架了中国经济,尤其是炒楼成风,使实体经济大为萎缩,2010年中国还在收紧银根继续挤压楼市泡沫,此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价开始松动,降价销售渐成趋势。若政府继续稳住局面掌好舵,不用一年时间,中国经济便有望拨乱反正。但在关键时刻,温家宝又泄了气。2011年他到浙江、广东、天津转了一圈,听到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抱怨,看到高利贷链条崩溃之后的乱局,马上改变主意,将收紧银根变成定向宽松。在宏调的成败关节点转向,先前各种努力尽付东流。
两会前,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就公众关注的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展开调查,71万网民参与的调查中,高达98%的网民认为“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93%的网民认为,现今房价过高,已经“根本不能承受”。
而多年来,温家宝种种决策的“飘忽不定”也引发来自同一阵营的炮轰,包括一些省级和国家级企业的老板,党内的强硬派人士。《维基解密》的电文就指出上文提到的汪洋,以及前总理朱镕基,朱曾批温家宝在应对金融海啸的过程中不掌握形势,反应太慢。
在政治方面,因其普世价值观和不断疾唿政改,2009年,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曾否定西方政治体制,将部分矛头指向温家宝。2010年,温又在被称为“民主生活会”的党内集会上受到了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批评。但是上诉电文也指出,温家宝地位不可能动摇,因为他被视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成就或可与曾长期任总理的周恩来相似:任内没有重大贡献,却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者”。但随着温氏家族从保险业及宝石业获得27亿美元财产的报道不断流传,温家宝十年亲民秀中的最后得分也恐将丢失殆尽。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从邓小平到温家宝,详解中国稀土产业起源 |
权利生变!新任新疆党委书记 与胡温关系不一般 | 温家宝在政坛清洗中,为什么能三朝不倒 |
温家宝诗作与田纪云文章被重提 释何信号? | 真正能撼动习的老人 是他们几个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相差30岁的王石田朴珺夫妇,终究没抵过残酷 |
2 | 出人意料?张又侠操盘 全军重大转向 |
3 | 没熬过酷刑 秦刚被处决? |
4 | 神秘爆料指向8月 习要出事? |
5 | 难怪!老习身体已经差到这份上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京城盛传国母艳闻 一尊震怒 |
2 | 比躺平还惨,中国出现一大批“老鼠人” |
3 | 真实地位曝光 他和习平起平坐 |
4 | 出大事了?地方大员悉数赴京 |
5 | 起底马兴瑞与彭丽媛的真实关系 超乎你的想 |
6 | 相差30岁的王石田朴珺夫妇,终究没抵过残酷 |
7 | 出人意料?张又侠操盘 全军重大转向 |
8 | 中南海政变 习终局倒计时 |
9 | 没熬过酷刑 秦刚被处决? |
10 | 曝川普这样推习下台 美前外交官:继任者对美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说一下阎润涛 | 席琳 |
2 | 不低头的硬汉! 怀念北京大学 | 甲申秋立 |
3 | 沈巍, 从社会大学毕业的流浪 | 长弓三好 |
4 | 两岸统一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 | 山货郎 |
5 | 也说说润涛阎——犹如毕加索 | 阿妞不牛 |
6 | 榨干了最后一块铜板,够狠够缺 | 席琳 |
7 | 庆宗之后 | 席琳 |
8 | 埃及成为了中共国新的洗厂地热 | 山蛟龙 |
9 | 惊爆秦刚遭野蛮刑讯逼供致死。 | 雷歌747 |
10 | “民众觉醒”,一个大忽悠 | 施化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白灯签字笔特赦无效.FBI彻查三 | 木秀于林 |
2 | 两岸统一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 | 山货郎 |
3 | 说一下阎润涛 | 席琳 |
4 | 也说说润涛阎——犹如毕加索 | 阿妞不牛 |
5 | 无诚信者无善终 | 施化 |
6 | 独家爆料“爱泼斯坦名单” | 阿妞不牛 |
7 | 圣经里的神迹是科学的未知还是 | 安博 |
8 | 落叶不归 心安在? | 文庙 |
9 | 独家爆料与羊头杂谈:驳川黑教 | 蒋大仁勇 |
10 | 天灾人祸,且行且珍惜 | 爪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