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曙光在庭审中称,他索贿的其中2300万元,是因为参评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据称,张曙光向企业老板伸手要的第一笔钱是为了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自己在评院士中两次失败,后来想到了受贿,用受贿来的钱去打通关系。
舆论普遍认为,无论张曙光是出于行贿借口,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动机,都不会因此而减轻张曙光索贿的罪行。对于检方指控的受贿13笔、共获赃款折合人民币475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张曙光也已当庭认罪,并对整体犯罪事实不持异议。也正因此,舆论分析,张曙光有意抹黑院士评选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张曙光有没有用索贿的钱打点关系、打点了多少、打点了谁,这些疑惑,能否成为案中案,有待司法机关作出进一步的调查并公开。
一顶院士帽,诱惑了一名官员犯罪,这种荒唐的玩笑,张曙光本人应该都不好意思开。撇开张曙光庭审中牵涉到索贿动机的真实性而言,作为一名要权有权、想钱有钱的前铁道部红人,张曙光觊觎于一顶院士桂冠,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由此也足见院士身份、身价在一些人心目中的诱惑力。为什么这个在同样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许多国家,只能享受在图书馆优先查阅资料、或者在就职的机构得到一个优先停车泊位的身份,在咱们中国能够把一群知识菁英弄得望穿秋水,把有些官员弄得神魂颠倒?在一波接一波的质疑面前,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应该作出反思。
两次问津院士未成,张曙光后来想到用钱打通关系,这究竟是凭空顿悟,还是吸取教训,其中有着不为公众所知的悬念。这起案件,给了院士评选机构质疑的同时,也给了一次检验或者证明院士评选清白、消除社会疑虑的机会,司法机关应该顺藤摸瓜,还原真相。
院士桂冠,作为中国的“最高学术荣誉”,近年来因为“烟草院士”入选、美国“双料院士”落选等舆论关注的热点,在评选制度上饱受诟病。这表明,社会舆论希望这个荣誉能够评得更加公开透明,更加纯粹不染,更加实至名归。这方面,不仅有着成熟的“国际惯例”可供借鉴,国内有些非官方组织的评奖,也有了成功的探索。
昨天在浙江大学揭晓的“心平奖”,各自捧回100万元奖金的两位大学教授,既无一官半职的特殊背景,又无旁门左道的所谓拔尖,他们获奖的唯一标准是“教学水平被全校师生所认可”。
“教学水平被全校师生所认可”,是一条不需要打点的群众路线,是一个区别于权力评判、圈子评判、并且玩不成猫腻的师生评判标准。虽然与代表国家“最高学术荣誉”的院士评选,两者有着不能完全等同的区别,但对于“实至名归”的评比效果,院士评选的结果,应该也必须更加经得起质疑。毕竟,这顶院士桂冠,附载了太多的公共利益,它已经远远不只是个纯粹的荣誉。也因此,公众对于评选的公平、公正与公开,便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张曙光庭审中的供词,未必铁定院士评选背后就有黑幕。但是,顺着张曙光的供词,把这个幕揭开来,让他说清楚究竟打点了谁,无论对这起案件本身,还是对消除甚嚣尘上的院士评选猫腻说,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军中元老排座次 媒发现大问题 刘源四川讲话 |
2 | 北戴河元老分裂?胡心存幻想 温坚决废习 |
3 | 川普:英特尔CEO陈立武必须立即辞职 |
4 | 全球最渣国出炉 每2人中就有1人偷吃 |
5 | 已经消失两个月的玲花 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众院传唤驴 | 木秀于林 |
2 | 美中贸易战再循环,稀土水龙头 | 随意生活 |
3 | 右撇子,停止用庸俗不堪的词汇 | 蒋大仁勇 |
4 | 从张将军的安危说起 | 施化 |
5 | "通俄门"大陪审团出炉,希拉 | 蛇形刁手 |
6 | 麦卡锡是个好同志,不需要什么 | 阿妞不牛 |
7 | 中共不除,中国永远是块盐碱地 | 山蛟龙 |
8 | 川普黑帮团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右撇子 |
9 | 温家宝汪洋政治改革的局限 | 施化 |
10 | 老人政治 | 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