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南京落马市长论文被指抄袭 居高位不误读博

www.creaders.net | 2013-10-21 15:20:35  北青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导读:2011年1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该校法学博士后研究者季建业的出站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包括其合作导师在内的5名评审,均是当今法学界的大腕儿。会后,春风得意的季建业眯着笑眼,与评审们合影。

  现场记录显示,专家一致认为,“出站报告的视野广阔、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得当、语言流畅、写作规范,所提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于农民基本权利保障和农地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两年之后的本月17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这名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季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却如阴影开始显形。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法学博士、做名校博士后,官员如此旺盛的“学术追求”,引发公众遐想。这似乎也成为不少官员落马后的一个既定规律。有学者对此一针见血:季的学术之路不是个例,权力入侵学术领域在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由此造成的学术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早该值得我们反思。

  身居高位不误读博

  季建业在仕途上曾是一名高调的官员,在学术上亦是如此。

  其履历显示,早在昆山市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季建业就开始了他的“学术”追求之路。1996年至1998年,季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据该校负责研究生工作的某负责人介绍,“课程进修班”只是提供给学生研究生的课程,毕业后并不授予学位。不过一年之后,季就正式进入苏州大学法学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

  昨天苏州大学以“(季建业被双规)还未定性”为由谢绝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但北青报记者通过接触法学院(现称王健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一负责人了解到,该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授课方式。“不管哪一种,在职研究生的课程都和普通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不会有任何压缩,”“而且都要参加同样的入学考试,不会给在职研究生打任何折扣。”该负责人说。

  在季建业就读在职研究生的三年(1999-2002年)里,其职务不断提升,先后任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在其就读的最后一年(2001-2002年),季调任扬州,成为代市长,正式跻身正局级官员行列。2003年开始,季建业继续在苏州大学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在职博士生,师从杨海坤教授。昨天当北青报记者致电杨海坤教授,希望了解季当年在他门下的学习情况,杨答“无可奉告”,随即挂断了电话。

  法学院党委书记胡亚球向北青报记者回忆,季“很勤奋”。“我曾经在图书馆里四次碰到季建业,看到他在查资料。”胡亚球说。不过他也提到,在职博士生的课很少,就是“象征性”的。

  记者在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了解到,在职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和普通博士生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跟上课程就已经很不轻松。北青报记者拿到的一份法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表显示,博士生们在这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中,仅在周末和周一有空闲。据介绍,完成博士生第一学年的学习,不管是不是在职的,都需要到校上课。这个学年过后,才由自己的博导自行安排。

  记者在网上搜索,季建业读在职博士生的第一学年(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刚好是他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第二个年头。此时的扬州处于城建大发展时期。2003年3月,季在江苏媒体上大谈扬州市的飞速发展,实施“沿江开发大战略”。“这个时候他是否有精力一边读博一边主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扬州确实有些疑问。”一位与季有过接触的老师说。

  在读博士兼任校董

  事实上,在季建业拿到苏州大学在职博士的学位证时(2006年),他在苏州大学内还有另一个身份——校董。根据苏州大学网站的记载,该校2003年开始筹备在多地建立校友会,其中校领导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季建业主政的扬州。2003年12月,市长季建业作为“校友代表”接待了苏大的领导和老师,介绍了扬州近几年的建设发展,随后经“酝酿、协商”,季建业成为了“扬州校友会筹备组”的首位成员。

  2004年5月,苏州大学召开董事大会,季建业成为“校董事会副董事长”。据记载,苏州大学扬州地区校友会在2004年9月26日成立,当天季建业才当上该校友会的会长,换句话说,季还没进入苏大的地方校友会时,就已先进入了学校董事会。

  苏州大学董事会成立于2002年12月,由支持苏州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代表等各界人士组成。据学校网站介绍,董事会的成立为“吸引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办学”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苏州大学董事会章程》规定了董事们的义务:为苏大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物质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为苏大提供各种信息,促进学校与董事单位及社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同时,章程还规定了校董们享有一些权利,如“对董事直系二代子女报考苏大的,在政策范围内予以照顾录取,在苏大自主权限内给予优惠;对董事推荐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为董事来苏州公务提供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方便;为海外董事回国考察、探亲、旅游等,提供方便和照顾”。

  季建业参与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过程。2006年5月20日,苏州大学部分校董来到扬州考察,洽谈招商引资项目。时任扬州市市委书记的季建业“委托”扬州市常务副市长王荣平介绍了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热忱欢迎董事们来扬州投资创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实现合作双赢”。

  2007年,校方与社会资源的合作见到了实效。2007年底,苏州大学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原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的基础上,共建“苏州大学金螳螂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9月,学院正式更名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即苏大人嘴里简称的“金螳螂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成为近期坊间热议的一个对象。在媒体此前的报道中,“金螳螂”和季建业来往甚密,甚至构成了此次季建业下马的一个主要原因。北青报记者通过向南京当地某资深媒体人求证得知,季建业和“金螳螂”董事长朱兴良早在1993年就相识。彼时“金螳螂”还未发家,而季建业的从政范围还在苏州市下属的吴县。

  耀眼的博士后头衔

  2006年6月14日下午,季建业在人大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学术会议厅获得了他平生的第一个学术头衔——人大宪政与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员。当天他在这里发表了题为“农民权利保障与新农村建设”的演讲。2009年,季建业出任南京市代市长,跻身副部。8月,《人大校友季建业博士任职南京市代市长》一文出现在人大法学院网站上。3年后,季在这里完成博士后研究的出站评审。

  在季建业落马后,不少人质疑季作为官员的学术水平及校方的评审程序。

  对此,当年评审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宪法研究所所长胡锦光教授称:“从(季)回答流利的情况来看,他对问题比较熟悉,应该有过研究的。”胡教授解释,博士后非学位,对博士后的学术考核以出站报告评审为基准。出站报告不是博士论文一样的东西,评审也并非严肃的答辩,而是讨论式的,专家提问,研究者来解答。5名老师中,除其合作导师外,其他都是受邀请来当评审。跟博士阶段不同的是,答辩后并不需要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只是判定是否合格。

  当时,学校对在职人员做博士后研究并没有限制,对官员也没有特殊规定,只要在职都可以。博士毕业以后两年之内可以申请,但校方有完整的申请程序。由于每年名额有限,院方会组织委员会审查、投票,任何申请者都要按照这个程序走。不过近两年,人民大学对博士后入站提高门槛,要求必须是脱产学习。

  由于季建业的合作导师莫于川教授正在美国,北青报记者未能与其取得联系。但据另一名当时的在场人员介绍,院方提前一天就给评审老师送了出站报告。当天评审会持续了3个小时,先是陈述,接着专家提问,季回答流畅。他个人认为:“如果对农村农民问题不了解的话,讲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胡锦光教授表示,此前没有读过季建业的学术论着。季曾送过他的博士论文出版物给他,但由于他本人对三农没有研究,所以没有读过。

  昨日上午,相关网站已经撤下关于季建业出站评审会时的所有照片包括与专家合影,但文字介绍还在。至中午,相关网页已经无法打开。

  另一条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是,2011年9月,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了“南京城市综合管理立法研究”,该项目由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当年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由南京市确立为该市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关的信息是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为课题组长之一,且 “课题组在南京期间,还专门召开了季建业博士后证书颁发仪式。韩大元院长受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的专门委托,在仪式上向季建业颁发了博士后证书”。

  20万欲平抄袭风波

  季建业学术上最惹争议的是其博士论文被指抄袭一事。

  三农问题研究者张英洪没想到,因为季建业的落马,他的一篇举报对方博士论文抄袭的文章,在沉寂了6年之后又被网友翻出。

  10月18日晚6时,在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一间堆满书的办公室里,张英洪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

  当初出于“火大”而进行的学术维权经历,如今再次提及,张英洪说觉得“不算什么了”。当年,张英洪供职于湖南社科院,主要研究农民权益问题。2007年初,在数据库中看到有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博士论文,他便点进去阅读,意外发现文中大段大段的内容,与自己此前公开发表文章相同,却没有标明出处。论文作者为苏州大学博士季建业。

  “看到他抄袭,我就发火了,写了质疑的文章发布到学术批评网上。”2007年2月4日,张英洪网上发文《评苏州大学季建业博士论文〈农民权利论〉的抄袭问题》,提出季建业至少有6处涉嫌抄袭,其中一处约600字的段落,行文几乎完全相同,却没有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中也未提及。证据是张英洪与周作翰合作发表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

  “后来才发现他有官职,我又补充了一下。”季建业时任扬州市委书记,张英洪善意指出:“他关注农民权利,这应该是好事,应该是他治下的农民群众的幸运,但愿他治理的扬州农民的权利能有所保障。我只是希望他在学术上规范些,并无他意。”张英洪称,没过多久,季建业就派人跟他联系沟通,“跟我的联系是某高校法学院的一个老师,他先给我打电话,后来还发邮件。”对方解释称可能是工作人员整理论文的时候,疏忽了,忘记注明出处。

  “抄袭我这个不是很严重,就是学术上的不规范吧。”张英洪称自己不愿“落井下石”,他现在更倾向于如此定义当初的事件。2008年季建业博士论文出版时,部分引用文字已经增作了注明,尽管不算完整。

  指正季建业抄袭的,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副教授,他在微博中称季建业博士论文当时抄袭了自己论文3000多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名老师透露,发现自己硕士阶段的论文被抄袭后,他就此问题给季建业发特快专递。当时季曾提出要给他一个20万元的科研项目作为补偿,他未接受。后季的工作人员及某大学的一名老师到上海找到他,解释情况,最后他放弃追究。

  “官员哪有时间写论文、做学术?”圈内人士推断,季建业的博士论文为“枪手”所做。坊间甚至有传闻:“论文是扬州大学一名教授帮他写的,答辩前一小时才送到,他本人没有参加答辩,但此后成为农民问题专家。”知情人称,这个传闻也出现在苏州纪委圈子里。苏州纪委内部聊天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有人称“老季”论文实为替写。但昨天季的博导杨海坤教授对此未做出回应。

  论着与执政方式相左

  通过不断增高的学历、增厚的期刊论文,季建业的“学者型官员”形象得以定位。在公开场合季的头衔除了官职又多了一重学者身份。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以后季以研究员的身份多次出席研讨会,发表各类论文。有多篇以个人名义在当地党报以及中央媒体刊发。

  在中国知网,搜索作者季建业,与之相关的期刊、报纸文章能有100多条,内容涵盖农村法制、南京物流、城市发展、群众建设等政治、经济、法制领域。据不完全梳理发现,其仅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少有60来篇,载体如《求是》、《学海》、《群众》、《法学家》等,机构一栏以江苏省扬州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居多,最近的一篇发表于今年2月底的《港口经济》中,距离5月份网传其“被调查”仅隔两个多月。这是一位在学术上“多产”的官员,但其文中的观点与实际的执政理念似乎相去甚远。在2009年7月发表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的《扬州古城保护的实践与体会》中,季建业提及“只有保护好古城历史遗存、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民俗风情,才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古城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这与其在南京执政时将六朝古都“开膛破肚”、砍伐梧桐树等形成鲜明对此。

  此外,在2011年发表的《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核心问题来抓》一文中季提到,“利益问题,是群众的根本问题”,要关注群众物质利益、尊重群众物质利益、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但据媒体报道,他的大拆大建之举,一直招致民怨。

  “他是行政官员,我不愿意说他是三农专家,像党国英、于建嵘等这些人才是三农问题专家。”有学者表示,季建业是法学博士、农民权益研究者,更应该有法制观念,在政策中落实农民权益。但其主政期间大拆大建、片面追求政绩的一系列政策,并未体现他的宪政与行政法治知识背景。季不但不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城市化,相反,还损害了市民的权益,并造成很多财产损失。

  搜索显示,季建业的论文还涉嫌一稿两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举措——对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2008年6月15日发表于《法学家》杂志,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而同年8月20日,同名文章还出现在《中国合作经济》中,单位为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

  “像季建业这样的官博不是个例,权力和资本入侵学术领域,在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被抄袭论文的张英洪说。

   0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